科学网消息:日本东京大学7月25日宣布,除了已撤回的两篇论文外,该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前教授加藤茂明(2012年3月已辞职)的研究小组发表的41篇论文也应当撤回,因为存在大量篡改和捏造实验数据的行为。
在我们的心目中,日本拥有比较完备的预防学术腐败行为制度,如200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设置了“不良研究行为特别委员会”,并以特别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应对研究活动中不正当行为的处理准则》等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日本学者的严谨性更是我们的榜样。但这次爆出的日本东京大学曝学术造假“大案”,有的人为国人屡见不鲜的造假行为舒了一口气,呵呵,普天之下,莫不如此。
仔细比较,其实东大的这次造假案,相比中国的学术造假,可能还算不上太轰动的事件,实事求是地讲,加藤教授还算得上有担当的学者。因此,以这次事件为镜子,照照自己,反思学术文化与研究体制的问题,为抑制学术不端行为创造制度性保障,同时,也要重视和培育学者的良心。
为了获取科研经费,利益共同体已是公开的秘密,为了共同的利益,容忍和掩盖不良学术行为成为学界的潜规则,即使发生问题,也是无原则地力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绝大多数丑闻都是因为“匿名告发”, 论文发表和成果验收的审查过程作用失效,审查机制成了“空架子”,令人感叹。
学术研究以论文数量论高低已经成为学术机构的普遍现象,论文数量、刊物知名度、引用率成为研究人员绩效的关键指标,甚至成为赢者通吃的“敲门砖”,只要能发文章,修饰数据、假造材料时有发生,而且不会感到羞耻,而常以逼良为娼自嘲或自解;把所有的问题统统推给“机制”和“体制”,为自己所谓的“被造假”开脱,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