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刚需”。另一方面,全国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这就为寻租提供了空间,使学术腐败成为可能。
日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求索》杂志社原主编乌东峰因严重违纪问题被立案审查,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乌东峰长期执掌的《求索》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所以他的落马在学术圈里引发震动,也揭开了有偿论文、“论文经济”等学术腐败问题的冰山一角。
相关部门在通报这一案件时候使用了严厉的措辞,包括“长期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和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自大肆收取作者财物,数额巨大,涉嫌受贿犯罪”,“乌东峰身为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上无知、经济上贪婪、道德上败坏,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并涉嫌受贿、行贿等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影响极坏”。与这一官方通报相呼应,坊间热传乌东峰违纪的各种具体细节。这些未经权威部门认定的传言,描述的各种具体情节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
从表面上看,杂志社属于典型的“清水衙门”,本身既没有掌握多少经济资源,靠卖杂志、登广告也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但如果学术期刊一旦跻身核心期刊的行列,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有限的版面和发表容量,就会引发众多科研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激烈争夺,“鲤鱼跳龙门”一般身价百倍了。
当前对于大多数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评价考核机制中,发表论文仍然是最重要的指标。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更是评价考核的“硬杠杠”。科研人员申报课题、课题成果评估、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论文指标。在有些研究机构里,论文发表的数量,以及发表论文的期刊档次,还会影响到科研人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此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也有论文发表任务,如果无法达到相应的论文发表数量和期刊档次,就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顺利毕业。
一方面,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刚需”。这个需求十分庞大,而且多多益善。另一方面,全国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数量有限,现有版面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这就为寻租提供了空间,使学术腐败成为可能。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还产生了所谓的“论文经济”。学术期刊或明或暗出售自己的版面,科研人员只要交了钱,就能发表自己的论文。有些期刊杂志甚至以“专刊”等形式,整本整本出版有偿的学术论文。在这些论文的背后,则涉及巨额的科研课题经费和科研资源,学术腐败的情节之严重程度不容小觑。这种现象不但败坏了科学研究的声誉,也涉嫌违纪违法。
近些年来,片面看重论文,甚至搞“唯论文”的学术评价标准饱受批评,被认为是造成“论文经济”诸多乱象的总根源。正是为了克服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存在的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错误倾向,去年11月开始实施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探索以专利成果、工作总结等成果形式替代,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成果。这种多元化、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纠正用论文来一刀切的弊病,从面大大压缩学术期刊在发表学术论文时候的寻租空间。
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强监督力度。建立起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机制,才能遏制学术腐败的滋生蔓延。学术界并不是天然的象牙塔,“清水衙门”也未必就不会滋生腐败。从以前查处的一些案例来看,在这方面的教训已经不少。遏制学术腐败既要注重预防、防微杜渐,也要从严执法执纪,发现一起就严肃查办一起。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使学术研究、科学研究领域风清气正,成为一片真正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