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自守洁身还不够,见蛇未打三分错
李:众所周知,现在国内学风问题很大。比如IEEE每年出黑名单,列出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者,禁止它的所有百种期刊受理他们的稿件,包括所有联合署名的。黑名单上多半是中国人。别人的基本假设就是国内的学风败坏,一旦有事,就往坏处想。举一个具体例子,说明仅仅“出淤泥而不染”还不够。国内有位年轻教授与学生合写的文章投到一个IEEE汇刊,投稿时对“这篇文章有没有投过别处?”的回答不实,虽然投过仍可考虑。后来主编发现不实后,作为惩罚,不仅退回这篇文章,还退回了另一篇已录用的文章,再加上禁止投稿两年。这位教授很难受,申辩说文章是学生投的,学生隐瞒,他不知情。并说,退回另一篇文章我也认了,但不要禁投两年,搞得我名誉扫地。主编不为所动,坚持原判。这位教授通过熟人找到我,我跟那个主编很熟。我了解情况以后,虽然觉得主编做得有些过分,但还是很难帮忙。为什么呢?第一,国内的大环境,学风声名狼藉。设想一下,如果这事发生在我头上,主编决不会这么处置,因为我的信誉在,他不会认为我是故意欺骗。作者是中国国内的,所以他往坏处想。后来我跟他提起此事,他果然作如是观,并说重病需用猛药。所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要觉得洁身自好就行了,别人怎么干跟我没关系,其实影响很大。你一不小心,人家就往坏处想、下猛药。对于正直之人,这不可悲么?第二,说不知情,似乎有理,其实站不住脚。要当作者,就得负责。如果没把握,就不该让学生去投。招一堆学生,好处都有我,发表的文章都有我,出了问题就推卸责任:“学生太多管不过来,不是我的责任。”岂有此理。这好比让学生跑运输,盈利要提成,出了车祸就说与我无关,因为车太多。学风不严而要求高产,高压苛求而欠监管,不是逼人堕落、行为不端吗?平时不把关,出事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丑闻爆出后,负责人往往说不知情,好像没有责任似的。其实,负责人要对整个氛围负责,手下乱干,他难脱干系。套用拿破仑的名言“没有劣卒,只有劣将”,(There are no bad soldiers, only bad generals)极而言之:没有劣生,只有劣师。第三,国内鱼龙混杂,我不了解那位教授的人品和学风,怎么跟主编说?难道撒谎说我知道他的学风严谨?总之,不该只是束身自好,还得与劣风恶习斗争。
学:我觉得投稿时把所有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都带上,出了问题,老师就无法推卸责任,说这是学生弄的,他不知道。
李:这样对防止学生自己乱投有好处。那位教授并不否认他同意投稿,只是投稿时对是否投过别处这个问题,答案不实。往往是,一回答说投过,就要问投过哪里,为什么给拒了。很多人讨厌这个,我也觉得问得有点过分,不尽合理,投过别处又怎么地?比如《Making the Right Moves——A Practical Guide to Scientific Management for Postdocs and New Faculty》就说,有时你并不想告诉编辑说你的论文曾投过它处而被拒——这可能给评审带来先入之偏见。(In some cases, you may not want to inform editors of the second journal that the manuscript was submitted elsewhere and rejected—it might prejudice the process.)不过现在有些杂志确实要求作者回答这个问题。虽不乐意,还得如实回答。不久前我投一篇文章,明确说是两篇会议文章的扩充、完善。会议文章是在此4年之前写的,副编辑就问为什么现在才投?我直接如实说没投过任何其他杂志,由于忙,刚写出来,免得他怀疑我也许投过好几个杂志呢,如果录用,他这个杂志不成了最下三滥的?他有可能心里这么想,但不好意思直说。
教:我想,问题不在于不少人只是独善其身,见蛇不打,而在于大环境很差。
李:是的,当前的大环境不好,这确实是问题的关键,必须大力改善。如何改善?国家和我们个人都有责任。作为个人,一方面,我们要大声疾呼,献计献策,促成大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不该把责任都往大环境上推,——即便在“逼良为娼”的环境中,也并非尽人皆娼,烈女宁肯饿死,也不失节。也不应袖手旁观,指望别人去改善大环境。如果人人都只顾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大环境怎能改善?国家有责任改善大环境,同时我们个人也应该从我做起,提高诚信修养,并和遇到的劣风恶习斗争,为改善大环境尽绵薄之力。比如美国人好管闲事,这样容易形成好风气。出淤泥而不染,行为端正而谴责大环境,那是身正气壮,我深表敬意。否则,一味谴责大环境而不从自身做起,真的心安理得、于心无愧甚至底气十足?如果做过愧事或于理不该的“无愧”事,在国内的氛围里,也许情有可原,这实际上助长了不正之风,还一味谴责大环境,是不是有点儿找借口推卸责任的味道?何况,今天我们座谈的主要宗旨,是想实实在在地帮助大家提高对科研道德问题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实践,而不是要出口恶气,对当前的大环境口诛笔伐。当然,后续的座谈是该谈谈大环境不好的症结所在和药方。
教:连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看来李老师的要求比孟子的还高。
李:不对。首先,我这是倡议,不是要求。其次,只有在“穷”时,也就是穷困落魄潦倒、力所不及时,才独善自身。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何况,孟子的这句话,要和下一句话合起来: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说,一旦显达、力所能及,就要泽被天下,造福他人。其实,孟子的要求高多了,同样在《尽心上》,他说得很清楚: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也就是说,在无道之世,要誓死捍卫道义。这是仁人志士的要求。
结束语
李:投机取巧,钻营不端,短时能占小利,长期会吃大亏,例外不多。从长远来看,不道德的行为,终将自食其果。心机犹如刀剑,弄刀剑之士必被刀剑所伤,玩心机之人终为心机所害。虽然不该因人废学,但一个道德有明显缺陷的学者,在人们心目中的水平难免大打折扣,周作人、刘师培等人就是明证。大多数著名学者之所以成功,声誉好是一个主要原因,行高则名重,德高而望重。汉朝大学者郑玄听服虔讲《春秋传》,注和自己的相同,就把自己的稿子如数相赠。没有这样的品德,很难想象他能打通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流芳百世。大数学家欧拉(Euler)善待青年才俊拉格朗日(Lagrange),传为美谈。司马光在其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不道德大都是高压下丧失本真的结果。谈了这么多,大家多少应该有点体会,我对治学有一个一以贯之的观念,就是跟着兴趣走。这样就不会做不道德之事。走这条路不太会错,就像练正宗武功,一步一个脚印,不走旁门左道。在短期内或许不见得比旁门左道好,但最终还是正宗好。不少走旁门左道的人更聪明,如果把精力才智放到正道上,会更有所成。他们“天生丽质”,却被高压逼迫而堕落成了“娼妓”。所以,我们既要防止“逼良为娼”的大环境,又要加强“贞操”教育,还要惩治“老鸨”。做好学问最重要的并不是天分和机缘,而是热爱、兴趣和熟悉。热爱就肯花时间精力,就会做得好,做得好就更喜欢,这是良性循环。一旦循环,就能产生飞跃。计较各种约束,往往难有所成;急于求成,更会误入歧途以至走火入魔。要培养好心态来卸掉高压。这样一来,遵循科研道德并非高不可攀,凡是吃不准时,做到问心无愧即可,这就是“无愧准则”。明暗同源,是非兼在,善恶共处,人心都有善恶二重性。我们要扬善抑恶、“致良知”。明代大哲、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名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指人人心中都大有圣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圣贤亦有过。一个正直的人,并不一定没做过违心、有愧或失范之事,否则也不必每日三省吾身。傅雷在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译者献词”中说得好:“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我读中学时就很欣赏这句话,抄下来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当前国内的学术氛围不好,做了一些错事,大家也多少能够体谅。清楚道德底线以后,就能自己把握了。如果误入歧途,就应幡然梦醒,回头是岸。如果心术不正,明知故犯,决定不理睬道德,那是不归之路,别人想帮也难。如果是我的学生,要被“逐出师门”,如果曾经是合作者,就一刀两断。也可以倒过来,炒缺德老师的鱿鱼。我们应该宽容不太符合规范的行为,特别是无意之失,采用“掩饰判据”——未加掩饰的不当行为往往出于无知。但是对于蓄意和严重缺德的恶劣行径,我们要坚决斗争。我衷心希望大家不要把讨论的这些当做“正确的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