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论文信誉排行网
一、本课题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理论价值:本课题成果可望成为近二十年学术界关于学术规范大讨论与学科方法论研究之集大成者。
若能构筑起接续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与现代国际学术惯例契合、并通向学术创新之路的学术规范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将裨益于中国高等教育、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学术繁荣与文化发展。
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为,有利于加强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高端人才培养,提升高校学术规范意识与学术素质养成教育,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和学术质量,防范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维护高校学术共同体尊严。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最近十五六年来,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有识之士不断努力和积极推动下,有关学术规范讨论及其代表性文章选本,目前已有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邓正来主编《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关于学术规范的概论性著作,有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叶继元等编著《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高晓清著《学术规范的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王宁主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其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系学界相关讨论成果的积极反映与总体结晶。《学术规范导论》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等15家单位、不同学科的20位著名学者通力合作而成。该书力求兼顾学术规范的历时性原则、共通性取向和学术规范的学科个性差异,还涉及学术规范的法律基础、标准性文本以及与延伸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
学术规范问题的提出、讨论与建设,主要是基于当今社会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界、学术界存在的严重问题,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违背学术道德等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学术规范建设既是为了亡羊补牢、有效防范学术流弊,也是为了学术积累、学术建设与学术创新。近年来关于学风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问题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可参考中华读书网编(陈晓梅、翁昌寿、杨玉圣主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长江《读书》奖”论争备忘》(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江新华著《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杨玉圣著《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李醒民主编《见微知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吴励生著《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天津市语言学会编(马庆株、刘树功、谭汝为主编)《震惊海内外的学界打假大案始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其他关于大学的评论,如熊丙奇著《大学有问题》(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4年版)、张维迎著《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杨东平著《教育需要一场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韩水法著《大学与学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陈平原著《大学何为》和《大学有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薛涌著《北大批判》(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有两本译著,即美国科学新闻记者尼古拉•布罗德等著(朱进宁等译)《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日本学者山崎茂明著(杨舰等译)《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可谓前车之鉴,警钟长鸣。
学术规范,既与法律有关,也与伦理有关。关于学术伦理,除了唐纳德•肯尼迪脍炙人口的名著《学术责任》外,科技部科研诚信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科研活动诚信指南》和《科研诚信知识读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科学院编《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乃中国学人的案头必备读物。
要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学科方法论研究、论文方法教授与论文写作规训是基本途径。在这一方面,艺术家朱青生著《十九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法学家梁慧星著《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一版再版,广受欢迎。历史学家李剑鸣著《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上海三联书店版)、社会学家郑也夫著《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文如其人,画龙点睛,拍案惊奇。与此类似的,还有张静著《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吴量福著《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邝邦洪主编《中文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文秋芳等著《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蔡镇顺等主编《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刘国涛等编著《法学论文写作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陈国海编著《商科学位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张黎著《怎样写好文献综述》(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陈燕等著《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于志刚著《学位论文基本结构与写作规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肖东发等编著《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段明莲等编著《学位论文撰写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毕恒达著《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论文写作枕边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等。
译成中文出版的罗温纳•摩雷著(顾肃等译)《怎样撰写学位论文》(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科林•费希尔等著(徐海乐译)《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帕特里克•邓利维著(赵欣译)《博士论文写作技巧——博士论文的计划、起草、写作和完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美国卫生与福利部所属的研究诚信办公室为推进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而写的教材——《科研伦理入门》(曹南燕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著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刘华杰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值得关注。
学术征引与注释是学术规范的主要形式表现之一,也是推进学术积累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方面,查尔斯•李普森著(郜元宝等译)《诚实做学问——从大一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戈登•哈维著(沈文钦等译)《学会引用——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罗伟主编《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值得称道。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目标
在系统考察、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汲取中国优良学风和学术传统,以最近二十年学术规范大讨论为基础,进一步凝练学术规范的基本原理和学术体系,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的不同学科传统与特点,将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加以有机结合,努力构建中国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体系,编纂并出版《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丛书》(学术规范导论、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文学术、社会科学、教育科学)。
研究内容
在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凝练学术规范原理与体系,以学术规范为主线,确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文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等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的学术规范与方法论体系。
学术规范立足于对学术进步的总体关怀,主要是为学术研究确立一般性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准则。学术规范和学术规范意识应内化为学人的自觉意识,无处不在,如影随形;无形之中,疏而不漏。学术规范不仅是知识有效积累、交流和增长的保障机制,而且也为学术创新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学术规范还是学术诚实、学术责任的体现,不仅关系到学人的前程,而且影响到学术的尊严。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学术规范既是一种约束机制,也是一种预警与引导机制。学术规范有助于使学术活动制度化、学术研究标准化,从而使学术成其为学术。作为学者自律精神与他律原则的综合体现,学术规范有助于理顺学者个体与学术共同体之间的正常关系。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学术规范之所以不可或缺,这是与学者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人角色分不开的。与传统社会不尽相同,对学术的研究、对学问的追求业已成为现代学者的志业。在现代学术体制下,作为学术研究从业者,只有受过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专业培养和学术训练,才有可能入学术之门、得学术之道。要保障健全的知识生产和学术传播体系,维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就离不开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除了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外,主要是把学术规范的原理贯彻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之中。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在有共性和面对共同问题的同时,也各有特殊之处,此即学科方法论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与重要性。故此,按照学科属性及其内在逻辑、学术研究规律,结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布局现状及将来发展取向,对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文学术、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四大学科群相关的上述高校人文社科主干学科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加以深入研究。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术规范原理研究;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理论与学科方法论体系构建;
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的内在关联。
难点:
鉴于高校既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团队,又是高端学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主要基地,而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涵盖广泛,故如何将学术规范的历时性原则、共通性取向和学科方法论差异融会贯通,是一大难点。
尽管历史学、考古学、法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在学科方法论研究方面已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但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文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等学科方法论研究仍相当薄弱。学科方法论是入门之学。如何既有方法论的高度,又能有专业研究的学术性,也是一大难点。
就中国学术共同体而言,一套科学完善的学术规范大致可以被认为是“学术联邦宪法”,行之有效的主干学科方法论则是“学术部门法”。学术规范重在“务虚”,要有理论的力量;学科方法论重在“务实”,要有学术的力度。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中期成果:专题系列论文15篇左右。
预计去向:由有关学术刊物(如《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文史哲》《学术月刊》《清华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论坛》《中国图书评论》等)发表。
最终成果:著作;《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丛书》(十五册)。
具体情况如下:
第 一 册 学术规范导论(修订版)(杨玉圣 张保生 主编)
第 二 册 马克思主义研究(王建民 主编)
第 三 册 哲学(附:宗教学)(欧阳康 主编)
第 四 册 文学研究(朱寿桐 主编)
第 五 册 语言文字学(王 宁 主编)
第 六 册 历史学(附:考古学)(李剑鸣 主编)
第 七 册 经济学(王延中 主编)
第 八 册 法学(许章润 主编)
第 九 册 政治学(徐 勇 主编)
第 十 册 社会学(附:人类学)(吴忠民 杨圣敏 主编)
第十一册 国际问题研究(王逸舟 任东来 主编)
第十二册 教育学(附:心理学)(张斌贤 主编)
第十三册 管理学(陈忠卫 主编)
第十四册 艺术学(朱青生 主编)
第十五册 新闻传播学(胡正荣 主编)
最终成果预计去向:
按课题合同约定,由有关出版社公开出版。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总体把握国内和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学术研究的规律与发展趋势,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现有学科格局为参照,结合现代国际学术规范、中国优良学风与学术传统、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不同的学科定位,从学科特性、术语规范、学术规训、资料处理、学术伦理、知识产权等入手,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论文,编纂专著,以探索和研制适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际的学术规范理论与学科方法论体系,切实服务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发展和繁荣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事业。
研究方法:
——文献学方法。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文学术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主要立足于文献调查、文本研究。
——比较研究方法。对于人文学科不同学科、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以及学科内部不同研究方向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既总结学科群共性,又尊重和突出各学科个性。把学术研究规范、学术征引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和各学科专业研究方法的内在需求结合起来。
——田野调查方法。对于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田野调查是基本方法。课题组将对当世海内外人文社科界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学者的治学经验进行深入访谈和总结,并吸收到课题研究成果。
——跨学科研究方法。无论是学术规范理论研究还是学科方法论研究,均非传统意义上的部门研究,而是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一个新的综合性课题,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学者的跨学科研究。
——对域外相关成果进行深入调研和借鉴。其中主要是对发达国家(英、美、法、德、俄、日)以及我国台、港地区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借鉴、吸收其成功经验与相关学术成果。
研究计划进度
第一阶段:课题开题和专题研究
2011年9月,举行“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开题报告会暨课题组专家首次专题研讨会,就主要理论概念、学术规范体系、学科方法论、各主干学科特性等基本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落实子课题组分工和主持人;确定各学科主要成员承担的研究任务和进度;确定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管理学、人类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等主干学科的主编及主编负责制。
第二阶段: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
2012年6月,举行第二届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专题研讨会,展示和讨论各学科群暨子课题中期研究成果(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各主干学科的学术规范理论与学科方法论研究的专题论文)。
经过课题组讨论后,根据专家意见和修改建议,执笔人就专题论文进行进一步修改、提高和完善。
2012年前后,在相关学术刊物发表相关专题研究成果,以便进一步听取学界意见和建议。
第三阶段:书稿撰写、修改与定稿
2013年6月,举行第三届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专题研讨会,主要讨论四部书稿(初稿),从基本理论、学术体系、术语概念、学科方法、资料处理、文字表述等方面,提出全面的修改建议和意见。
会后,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由作者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卷主编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统稿。
2013年12月,各卷主编交定稿。
2014年2-7月,丛书总主编与各卷主编对《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丛书》书稿,进一步加以统筹、审定。
第四阶段:课题结项与成果出版
2014年8月前后,课题组以《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丛书》(十五卷本)申请课题结项。
课题结项时,本课题组还将就“学术规范、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问题”,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并通过该司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报告;就“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及其教学体系建设问题”,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并通过该司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报告。
附:后续研究
以本课题的研究为契机,成立“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中心”,作为专门学术平台,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整合该领域的学者研究团队和相关学术资源,保持对该课题的持续关注与后续研究,力求成为全国性的关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理论与学科方法论的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和交流中心。
同时,开办“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网,及时发布有关研究成果,作为该课题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的学术交流网络平台。
积极创造条件,待时机成熟时,创办并定期编辑、公开出版《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年刊)。
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前期研究基础:本课题申请人长期致力于学术规范问题研究,并出版个人专集《学术共同体》《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史学评论》、主编《学术规范导论》《学术规范读本》等多种相关著作。
课题组主要成员,均系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其中课题组主要成员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三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五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六人);在本学术领域专题研究方面,学术成果丰硕,同时也一直关注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和方法论研究,均有有关成果发表(如参与撰写国内首部《学术规范导论》、起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主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来自不同学科(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管理学、人类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不同地域(北京、武汉、上海、南京、济南、福州、岳阳、澳门),不同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音乐学院、山东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澳门大学、湖南理工学院)和科研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科技部科研诚信办公室)。
上述课题组主要成员,均年富力强,学有专攻,而且同心同德,志同道合,甘苦与共,有志于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做出持续努力。
资料准备情况:因从事教学及课题研究之需,已收集了关于学术规范及若干主干学科的方法论研究的部分专著,复印了部分论文资料。
(这是作者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重大委托课题“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的竞标报告,2011年4月13日拟。结果,被淘汰出局,未中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