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是否有意义,要看成果本身,而不是看发了多少篇论文 .
爱因斯坦,陈景润,袁隆平,维纳,李正道,以及所有诺被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获得者,
人类所有重要科技成果,电灯,电机,飞船,原子弹,IPhone的发明设计者,
谁知道他们发过没有或者发过几篇SCI?
没有人知道,也不须要知道.知道那个人有一个得到同行承认的重大的科学发明发现或者创造,就足够了。
他发过0篇,还是100篇论文,这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科研的质量.
即使在基础科学领域,SCI数量也缺乏可信度。在更广大的工科领域,则完全不适用。
应用SCI数量吹嘘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作法,是不正确因而是愚蠢的作法,
是评价不了科研水平的无能的做法。
当然,有论文总比什么都没有强,比官员拍脑袋和拉关系要公正一些。
算命预测:等到我国SCI数量达到世界第一的时候(如果社会制度没有重大变化),
我国在世界科技的实力也不会提高多少,
也就验证了SCI水平论的破产(其实大陆的SCI世界第二,诺贝尔奖为0,已经验证了)。
那时即使是需要论文来证明制度优越性的中国大多数大学,也会像欧美大学一样,
还SCI不能区分重要性只作部分论文索引的本来面目,把其数量放到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