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 承蒙好友颜帅博士的信任, 在本博分享他与张昕的近作一篇。
l 第一步,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
我们首先要承认现实,即英语是当今世界上科技传播和交流的首选语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很少,而且国际影响力也不高。截至2012年底,我国只有英文科技期刊230种左右,而日本有300多种。全世界有5 800多种英文期刊被SCI收录,中国大陆只占2%左右,远远落后于美国、英国等国家。
一方面要极力满足中国科学家国际交流的需要,一方面又要极力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实际上是一个两难的事情,也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问题。期刊影响力不大,科学家就不愿意投稿;好的论文不来,期刊影响力又无从谈起。有鉴于此,中国科协联合六部门经过大量调研、反复权衡,201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简称“期刊影响力计划”)。这个计划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3到6年的努力,把一部分具有世界影响的研究成果(这其中当然包含中国人的成果!)吸引到我们自己的英文期刊上发表,以提升中国期刊的国际地位。
好的稿源是期刊最重要的营养,国家给期刊提供好的稿源,或者帮助期刊争取好的稿源就是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过了这个“外源”营养输送期,我们的期刊自身强大了、成了龙头了,好的研究成果就会找上门来。如果我们有了几十个、上百个这种有国际影响的期刊甚至是国际顶级期刊,我们就有资格在全世界范围内广纳各国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去做期刊强国、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的梦。
按照现有设计,“期刊影响力计划”除了要提升已经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经营能力,还要根据我国科研优势和世界发展趋势培育一批新刊、扩大期刊种数。2012年中国科协在其“学会能力提升计划”中有创办新刊的项目;2013年的“期刊影响力计划”也有对创办新刊的资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这些创办计划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科技期刊,尤其是英文期刊,既要瞄准国际前沿创办,还要争抢先机。在此我们除了对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六部门支持创办英文科技期刊表示钦佩外,建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英文科技期刊试行宽松政策,简化英文科技期刊创办和变更的手续,调动科学家和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参与办刊的积极性。从创新的角度看,这也能够为一批国内顶尖的科学家、海外优秀的华人科学家搭建在国际科技界表现的舞台,通过组稿、审稿、宣传等办刊细节聚拢“人气”,让中国的科学家对由中国的英文科技期刊担当中国科技创新的“龙尾”和“龙头”的重任充满自信,找到办中国精品期刊的规律,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界整体腾飞的“排头兵”。
l 第二步,改革与发展并重,建立国际化的英文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和发布平台。
在“期刊影响力计划”实施一两年后,可以迈出中国科技期刊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第二步。这一步力争做两件事:一是加快优秀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建立国际化的英文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二是建设国际化的英文科技期刊发布平台。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科技期刊的改革提上日程,2012年8月原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但却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这在其他文化领域的改革中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其他文化领域经过30多年改革历程已然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实体单位,而在我国学术期刊界中却不多见,在200多种英文科技期刊中这样的先行者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难怪大家惊诧了!因此,我们需要从期刊的政策上研究如何在主管和主办单位的体制下充分调动、发挥出版单位的积极性,研究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这一课题,打造几个国际化的英文科技期刊出版单位,鼓励它们做大做强。
目前在英文期刊出版方面,有的出版集团已经在筹划,比如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还有的出版社在试水,比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但对于如何理解和行使“出版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出版单位”和现存的主办单位如何双赢,大家都有迷惑的地方,亟须制定和出台配套政策。笔者认为,可以将某些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单位作为试点单位,鼓励有意向的主办单位将其学术期刊归属或变更为试点出版社出版,采取学术编辑与出版经营分离的方式,由主办单位的学术编辑部门主要负责组稿、审稿等学术工作,出版单位统一生产、集中经营。
与出版单位改革密切相联系的还有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布平台的建设。人有远虑,也有近忧。现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瓶颈或最大困难就是我们没有自己的有世界影响的期刊发布和利用平台。我们的期刊要走向世界,有更大的读者范围或者说有更大的被找到、被利用的机会,缺的就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网络平台。中文期刊国际化既有论文语言的障碍,也有发布平台的限制。我们的英文期刊要走出去,目前大多也只能是借“船”出海。一旦我们上不了这个“船”或这个“船”出了问题,我们期刊的国际化就更受阻碍。
在某些科研评价政策的驱使下,我国科研人员把自己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一定时限内的著作权无偿甚至花钱交给国外期刊,科技信息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等期刊数据库大力开拓境外销售,已初步占领境外中文市场;虽然不少国内英文科技期刊的全文也会放在这几个数据库,但由于国内好的英文科技期刊全部都由国外出版机构负责海外发行,所以这几个发布平台上的英文期刊收效甚微。随着发布平台逐渐应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它对科研创新的引导、成果的发表与评价越来越产生全面、深入的影响,也加速了成果推广和转化的进程。因此,我们建议抓住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机会,适当整合一些国内外出版和网络资源,通过国际化的期刊出版单位建设一两个期刊规模较大、营销体系健全、网络技术领先、经营管理规范的编辑、出版、发布和利用平台。
l 第三步,双向译介还是很有必要的,要推动中文期刊的国际化和英文资源的本土化,使科技期刊成为国家创新的重要媒介。
中国科技期刊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作用,根本上要为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科研做好服务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要实现创新,基本上都要靠中文科技信息的传播,因此中文科技期刊需要扎根基层,苦练内功。其中尤其要重视双向译介的作用。我们既要将国外好的东西“为我所用”,也要不断提高到自己的水平,能够将国内好的东西输出海外。前者已经有很多人谈过了,这里主要谈谈后者的重要意义。
前文提到,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科技传播和交流的首选语种是现实。我们承认这个现实,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这是永远合理的、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实施“期刊影响力计划”,用影响因子等指标来评价中国的英文科技期刊,是为提高中国期刊的整体地位起到引领作用。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用英文向世界推介中国的优秀成果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长远看,中国要有国际地位,中文就要在各个领域有相应的国际地位(这也许是真正的百年大计)。据笔者观察,外国人了解中文环境下的当代中国科技应该是最困难的。然而,如果中国有很多在世界范围内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如果我们鼓励这些成果优先用中文发表或中文为主、中英结合,笔者相信,久而久之,外国人利用中文科技文献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日本的学术期刊国际发布平台J-STAGE在向国际推广日本英文期刊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日文文献。近年来,日文期刊或日文英文混合刊在J-STAGE所占比例逐年提升,特别是兼顾了国际性和本土化的日文英文混合刊所占比例增长明显。
与日文期刊的国际读者对象相比,中国有明显的优势,就是数量庞大的海外华人科研工作者队伍,因此中文科技文献更有国际推广的必要。同时,坚持中文传播也是提高中华文化凝聚力的使命所在。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千人计划”入选者,也是清华大学主办的英文科技期刊《纳米研究》副主编之一)就曾经说过:“科学思想如此之深刻、科学智慧如此之美妙。我以为,用母语能展现给读者科学的真貌已经是大功一件。”如果我们一味地把国内优秀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或者只是考虑用英文(外文)期刊推介中国科研成果,中文科技期刊只会越来越被边缘化,我们期刊界对树立中文国际地位的贡献就会大打折扣。
回到现实,考虑到中国科学家国际交流的需要,我们认为在鼓励中国期刊用中文发表优秀论文的同时,还有翻译后向国际推广的必要。我们认为,中文不应该成为阻碍我国科研成果向国际传播的屏障。10年前,教育部基于将我国科研领域,尤其是高校取得的优秀成果向全球集中展示的目的,创办了《Frontiers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高校学术文选》)大型系列英文刊物,涵盖理工文管商史哲等各学科。笔者曾经参与了其中一卷的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虽然目前该系列期刊都没能坚持翻译出版的方向,但笔者认为,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来充分理解这类期刊的战略定位——在保证相当多的优秀成果用中文首发的大前提下,坚持科学研究首先为国内建设服务的大方向,同时促进科研成果向国际传播。办这样的期刊,应卸掉其不该承担的科研评价包袱,也不要用考核发表原创论文期刊的指标去考核它们。
因此,在完成“期刊影响力计划”、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和发布平台建设后,到2020年前,相当多的中国优秀成果首选用中文发表、中文成果英文化、英文资源本土化的中国科技期刊的第三步要大踏步地走起来。
综上,中国科技期刊的三步走,实际上就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以服务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科技期刊的出版体制改革,将科技期刊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
文字来源: 颜帅, 张昕. 科技期刊如何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科技期刊的“三步走”. 科技与出版, 2014, (1): 22-25
全文阅读:科技期刊如何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科技期刊的“三步走”.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