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文杰 康丽君
摘 要:初审,是编辑处理整个编审流程的第一部把关环节,在科技期刊的初审环节中,“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可为编辑提供有效的参考,可帮助编辑了解文章的研究方向,创新性及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对初审的结论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初审评价过程、并对影响检测的要素和结果进行分析,帮助科技期刊编辑在初审过程中提高鉴别稿件的能力。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初审;编辑
近年来,学术不端问题日益严重,对于学术创新,学术诚信问题,期刊编辑部的责任重大。科技期刊编辑部作为科技论文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在初审中过滤品质不佳,特别是抄袭等恶劣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已经引起了编辑工作者的广泛探讨[1-3]。随着科研成果的发表成为科研人员,教师,学生的重要考核标准,科技期刊的投稿量也明显增加,编辑人员对于每篇文章进行严格的初审,工作量是非常之大的,除了鉴别稿件的质量和研究方向之外,多元抄袭的复杂学术不端问题很难发现。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是中国知网历时三年研发的成果,它的面世为编辑的初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以协助编辑对稿件进行初审。
一、初审评价
编辑的初审是编辑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初审把握好了,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外审工作。初审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第一,研究方向,编辑首先要把握投稿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办刊宗旨和研究方向,比较容易混淆的是相关学科,比如,《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这本刊物的投稿,经常会有偏向于灾害学,地质学,或者普通地震学方面的稿件,这实际上是不符合刊物办刊标准的,首先应该鉴定出来。第二,创新性,科技文章的发表,最为重要的就是创新成果,在这一方面编辑需要运用经验,首先进行筛选,对于一些业内已经发表过的相关技术的文章,创新性不够的文章先行筛选出来。第三,学术不端,学术不端近年来被编辑部纳入重要的评价标准,科技期刊对于抄袭是零容忍的。在这个环节上,可利用AMLC检测系统进行甄别。
二、影响检测的要素
经过5年来对于AMLC的使用,可以总结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首先,作者是否相同。在运用AMLC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作者是否相同,直接决定了是自抄还是抄袭他人,问题严重性自然不同。有的文章,是同一作者的不同阶段性成果,分阶段发布这些成果运用的理论依据是相同的,或者还需要将先前发表的成果做一简单的论述。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可以提醒作者多加修改,文字润色,但前提是,这一新投稿的科技成果一定是没有发表过的。另一种情况,是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做前提,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是要严格甄别的。通常抄袭的嫌疑就比较大了。
总而言之,根据不同的文章和他分析出来的结果再做具体的分析。第二,文章的可检测程度。目前AMLC还不能有效检测图表,公式,外文文献等。如果一篇文章图表,公式居多,检测程度就有待编辑进一步考察,在初审,外审的过程中请相关专家进行严格把关。不能完全以检测结果为准。第三,多次检测对比。本文论述的主要是在初审过程中的检测,在整篇文章的处理过程中,从收稿到发表有一定的处理周期,必须实施更新数据库,并在文章发表之前,再进行一次检测,以保证在中间过程没有重复比的增加。
三、检测结果分析
在使用AMLC查询复制比时,一般认为相似度>50%的稿件有严重抄袭的嫌疑,会考虑直接退稿,相似度在30%~50%之间的稿件会被重点排查,在30%以内的稿件容易被通过。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区分的情况,下面进行具体的讨论。
(一)复制比低于30%的稿件
对于复制比低于30%的稿件,一种情况是确为独创性很好的文章,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以下问题,所以复制比低的稿件不意味着就可以直接通过初审。
1.没有直接抄袭他人语句,但科研成果是仿照他人的没有创新。科技期刊编辑每期接触的稿件通常能达到30余篇,对于本学科的一些简单的成熟方法,是有一定了解的。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辨别出将现有方法直接应用的文章,经过验证确实如此的,可直接退稿。
2.文章中可检测度低。某些文章中的图表,公式,外文过多,这种情况下AMLC检测的结果就不那么真实了。遇到这样的文章,编辑需要格外注意。检测度低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其他语言翻译过来的文章,这种情况最容易蒙混过关,编辑不仅需要依靠对本专业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在外审上面多下工作。编辑要检测的不仅是语言,实质上是这一文章真正的创新型。
3.一稿多投。某些作者,将两篇非常相似但未发表的文章,同时投到两本期刊,在未刊发之前,重复比是查询不到的。一旦刊出,对两本杂志的影响都非常不好。这类文章在初审时较难发现。
(二)复制比较高的文章
同样,对于复制比较高甚至>50%的稿件也不能一概而论。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与作者本人的学位论文相似度很高。通常是以学位论文的理论为背景延伸出来的课题项目,所以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如果被确认为是新的理论成果,编辑在退稿的时候要非常慎重。再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作者将一篇稿件拆分发表,造成每篇文章的信息量都不足,创新性都不够,表达的内容都不全面,而且理论依据相似,这种情况下,编辑可以告知利弊,精炼文章,再做出是否退稿的决定。相似度在30%~50% 之间的文章,取舍方法按照上述规律进行分析,不再赘述。
另外,文章的格式有时会影响检测结果,如doc.pdf, caj格式,有时会提示文章太短或太长无法检测,有时候会因为格式不同,检测的结果并不相同。因此检测的系统不管有多先进,却不可能给出十分精确的结果,编辑最终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与取舍,把握好初审这第一道防线[4]。
四、结 语
AMLC是非常实用的一个检测系统,帮助编辑筛选出复制比过多的大部分稿件,使得编辑在初审的过程中更加快速有效地完成工作。但是,稿件的情况又是非常复杂的,编辑不能错过一篇好的稿件,更不能使抄袭他人的稿件再次刊登发表,因为在参考检测结果的同时,还要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AMLC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更新,编辑在收稿和刊发之前,都要进行检测,并且结合使用多种检测手段。同时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不断提高鉴别稿件的能力,做好初审这一工作。
(作者简介:徐文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辑部责任编辑,硕士,主要从事期刊出版编辑学及译文方面的研究;康丽君,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辑部副编审,主要从事期刊出版编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淑华.如何利用中国期刊网审稿[J].编辑学报,2001(4).
[2] 郑淑芳,徐前进,彭金旺.科技论文初审评价方法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 周英智,李伟,孙瑶等.初审中利用数据库检索论文抄袭行为[J].编辑学报,2008(4).
[4] 孔琪颖,蔡斐,张利平等.正确看待“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J].编辑学报,2009(6).
来源:今传媒
原文链接: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403/c383206-2481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