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既是科学研究的龙头,又是科学研究的龙尾,也是衡量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如何有效保障和控制期刊质量历来是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同行评议制度被认为是学术期刊使用最为广泛且最具影响力的质量控制机制,也被认为是科学共同体内学术评价最主要、最基本的评价方法。
同行评议制度最开始应用于西方国家的专利审查,后才推广至学术期刊的出版。英国皇家学会《哲学会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于1752年开创了把同行评议制度引入学术期刊审稿的先河。同行评议制度因其采用的操作规范和评议标准而受到普遍认可,自1989 年以来,国际学术期刊出版界还定期召开同行评议研究的国际性会议,并把该制度作为决定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
同行评议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不断成熟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基本的制度和方法,包括匿名制、专家评审制、评议人表决制,单盲法、双盲法、公开式、交互式、集体法等,是目前学术期刊评议中最为有效的评议制度。
同行评议制度自西方引入中国后,逐渐推广运用,但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评议专家不是“小同行”(因学科细分而出现,所谓“大同行”是指一级或二级学科中专业相同的专家,而把三级或四级学科专业相同的专家称为“小同行”)导致的评议不准确,门户之见、同行竞争、人际关系因素导致的评议不客观,对评议流程不熟悉、评议专家繁忙等导致的评议不及时等。
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缺陷,成为业界难题。笔者以为,要确保同行评议的质量,关键要把握好同行评议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
“三看”选准评审专家
学术期刊同行评议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选择评审专家是否准确。我国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一般由编辑或编委选择评审专家,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能够跟踪学术发展前沿和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对于评审人员的选择,涉及评审人员的专业方向、学术声誉、参与意愿、论文作者的推荐意见等,大致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考量。
一看“研究方向的相关性”。要找到“小同行”专家,而不是“大同行”,避免外行审内行、错误否定“非主流”思想。
编辑首先要对学术论文有基本的判断,确定所属学科领域,再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来查找“小同行”专家,可用学术论文的主题词或关键词在编辑部自有的专家数据库、国内外各大数据库(汤森路透的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中进行检索、筛选和比较,确定最合适的人选。对于冷僻方向或尖端选题则需考虑研究方向的就近原则。
二看“学术能力与学术声誉”。编辑对评审专家要进一步了解,检索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承担科研项目及行业学术影响力等情况,判断其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否熟悉和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是否具备较好的科研能力,确保评审专家能够胜任评审任务。
三看“治学态度和评审意愿”。编辑可查阅评审专家之前是否存在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情况,有学术不端情况者直接排除。编辑还可查询评审专家所担任的学术及行政职务,行政职务太多的专家难以抽出审稿时间,需要特别注意。编辑也需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确定评审专家的审稿意愿,以免出现未经评审专家同意、编辑部仍苦苦等待评议结果的状况,费时又费力。
“四制度”保证同行评议客观性
学术期刊严格而科学地选择了同行评议专家后,若评议方法和形式不合理,也会影响评议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必须坚持合理的评议制度,不断改进评议方法,才能确保评议的客观性。
一是坚持双盲评议制度。目前,一些国外OA(开放存取)期刊积极采取“开放同行评议”制度,力求评议过程更加公开和透明,如英国生物医学中心(BMC)医学领域的期刊将评审意见和作者修改说明等公开登载于网上,以促进作者、评审专家及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开放同行评议”值得国内学术期刊思考,但对传统纸质期刊而言是很大的挑战,恐难以实现。
单盲评议制中,作者的身份对审稿人公开,不过审稿人信息对作者保密。该制度从审稿人角度出发,对作者不太公平,易受到作者质疑。而双盲评议制中,评审专家与作者信息互不可见,可最大限度保障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增强学术期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目前仍为国际学术期刊界普遍认可,建议国内学术期刊也多采用此制度。
二是坚持评议专家回避制度。对于评议人与稿件作者有利害关系,或是具有明显的地缘关系,也或学术思想或学术观点明显不一,在稿件评议时应当进行回避,以保证评议的公平与客观。编辑部既可要求作者在来稿时尽量注明评议应回避的利害关系人,又可要求同行评议人尽量保证与作者之间无利害关系,以防同行竞争或人情关系导致的不公正。若有利害关系的,建议同行评议人拒绝评议。
三是坚持评议意见申诉制度。编辑部应将评审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作者对评议结果有异议的,可根据编辑部建立的申诉机制,提供必要的书面说明材料进行申诉。编辑部应迅速进行专门受理,分析申诉的合理性,对合理的申诉,还应启动复议程序,另行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原先的评议专家不得参与复议),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复议答复,以使评议更加公平与公正。申诉制度作为保障评议公平和客观的重要监督制约机制,可有效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学术期刊在评议中应认真执行。
四是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制度。通常情况下的同行评议主要是定性评价,如作出建议录用、退稿、退修等结果性意见。但定性评价存在主观性大、干扰因素多的局限,因而可考虑结合以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指标为主的定量评价方法,使评价更科学、公正和合理。如可从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严谨性等方面,确定评审量化的因素及其权重,尤其对原创性、严谨性等关键指标赋予更高的权重,并采用多人评议制,以避免评议的片面性,缩小不同评议人的评价差别。
尤其对于交叉领域的稿件应建立“小组评议”机制,组成多学科多人评议小组进行讨论,评议意见可相互传送、相互参考、相互印证,最终形成多学科小组的综合评议意见。这既是同行评议的辅助手段,又是一种有效约束办法。
“新技术”、“小技巧”缩短评议周期
同行评议的周期极大影响论文录用及发表快慢,而缩短同行评议时间有利于评审意见的及时反馈,加快论文发表,抢占论文全球首发权,提升学术影响力。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也为学术期刊提高同行评议质量和效率带来了新的思路,编辑人员应及时更新信息化思维与意识,了解和认识现代信息手段的优势,分析评议流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断优化和改进评议流程。
采用远程编辑及投审稿系统。随着网络的极大普及,评审专家对互联网评议已不再陌生,远程在线投审稿系统是网络化评议最主要的工具,可较大提升评议的效率。目前我国勤云公司、玛格泰克、西安三才等均开发了在线编辑审稿系统,国际上还有很多网络评议平台,可实现评议过程中的查重查新,检测论文抄袭和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如已广泛使用的汤森路透Scholar One系统等,这些系统都可以让评议专家更轻松地管理审稿任务和决策,加快稿件处理速度。
实时在线培训评议专家。评议专家对评议程序和标准的熟悉程度也影响着评审效率和质量,如何让评议专家快速熟悉和了解评议标准和要求?《英国医学杂志》作为国际上最早进行在线投稿和评议的著名学术期刊之一,率先在线培训评议专家,就审稿中常见问题及评议基本原则进行训练,颇值得借鉴。国内期刊界同行也可在评议邀请信函中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加强评议交流与互动。稿件评议专家在行业内多有建树,往往身兼多职,工作忙碌,可能无暇顾及或忘记评议。这既需要在最初选择评议专家时力求准确,找到最合适的人选,同时编辑部也应加强与评议专家的联系和沟通,确保评议人员收到评议邀请信函。编辑部还应帮助评议专家熟悉评审软件及要求,增进其对期刊的了解,加深与编辑部之间的友谊,给迟迟未返回意见的评议专家友好提醒,乃至一定的时间压力,确保稿件评审能够高质高效。
实行同行评议归根结底是为发表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服务,需要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和评议专家的科学道德,才能真正做到评议的准确、客观和高效,充分发挥同行评议的把关作用,提升学术期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