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际会议的好处很多,比如开拓视野,介绍自己的成果,增进与同行的交流或是寻找合作的机会。如果安排得好,这短短几天的会议时间确实能让人受益颇多,但如果安排得不好,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这里听两个报告,那里瞎晃两圈,心里还老惦记着旅游的事,那就真的白白浪费了老板的钱了。如何让自己在国际会议上能有更多的收获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第一, 精心准备自己的oral。组里的博士生要去开国际会议,都要做一个口头报告。在出发之前,都会在组会里面练习一次,让其他人提提建议。毕竟在这么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不论是对自己自信心的建立还是为将来找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不管是报告内容,还是语言表达,都做出自己十二分的努力。开会的时候,坐在前排的都是大牛啊,要是能在他们面前不但混个眼熟,还能留下点印象,那是要比多发两三篇不入眼的文章都管用的。
第二, 重视场下的交流机会。就算你怕大牛或教授不愿搭理你,也可以找跟你资历差不多的同学进行交流,毕竟很多大牛的具体工作正是手下这些小弟完成的。不要害羞,不要怕自己英语不好,只要勇于参与到交流里,就算没甚么意见可发表只是听,都能收获不少。
第三, 认真做好poster。对于参会的学生而言,从学习和交流的角度来看,poster其实是最好的一种形式。口头报告就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提问时间,很难就一些问题深入讨论。而poster环节可以跟作者面对面的交流,比单纯的看论文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跟自己关系不大的poster可以简单了解一些思路就可以了,省下的时间就多关注和自己相关的poster。因为大家都是做这一块的,你所遇到的问题,人家也必然遇到,尤其是实际经验这部分,大家一起说一说,谈一谈,一不小心就解决了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
第四, 既要讲,还要听,也要学会问。如果大家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开会,那么分享经验知识的意愿就少了,这样反而不好。所以自己的心态也是要放开一点,不用太担心自己的想法被人剽窃,主动分享自己的思路会让交流变得更加深入,而交流一旦打开,那就要留意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样的经验跟新的东西。而通过问,则可以最大化自己的收获。
交流是一项技术活,所谓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一般人是学不来的。个人觉得,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而言,真诚,往往是能在交流中收获良多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