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学术论文才是好文章?
现在早过了“疯狂”写论文的时期,静下来想想啥样的文章才是真正自己喜欢的,才是“好”的?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才制造的所谓“文章”。
现在期刊杂志无数,每年(应该是每天)发表成千上万的学术论文,学科门类,五花八门。学术界有它特定的一套评鉴论文好坏的标准,当然都是些“所谓的”标准,当然也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的才有的标准。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术论文才能称得上“好文章”呢?个人觉得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一,经得起外行的“吵”和“炒”,即Cook and Attack. 当然首先能引起外行的关注,才能有吵有炒的前提。外行不一定只是看热闹的,科学研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突破学科界限,简单说,无论文理,都在哲学层次之下,谁都可以参与进来。外行抓住的点,内行不一定能抓住,甚至不一定能理解。能经得起外行的吵和炒,除非干货,水分是藏不住的。
二,经得起大同行的“推”和“敲”,即Strike and Knock. 大同行不会纠结某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而是在同一个相似的研究领域内,将文章引申,更准确滴说,将文章从“火”转移到另外的环境比如“水”中,只有真家伙才能同时经受住水和火的考验,才能承受来自全方位的敲打而不变形。
三,经得起小同行的“挖”和“玩”,即Dig and Playback. 小同行关心细节,善于在前人挖的坑里继续深挖,一则有点活干,求得饭碗,二则安全,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发现点剩余价值。坑也好,游戏也好,能让人玩不释手,不让别人觉得是“坑”人,就算厉害。
四,经得起自己的“琢”和“磨”,即Think and Check. 这是好文章的根本,再怎么细致,研究工作的底细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一个工作发表后,自己都不敢再想了,自己都不敢再做了,那可就麻烦了。好文章,别人可以不说好,但自己能想一辈子、检查一辈子,即使是个沙子,最后也会被琢磨成耀眼的明珠。
现实中有这样的学术论文吗?我见的不多,还都在物理和数学领域。比如最近张益唐的论文可以算是一篇,可以下载看看。做为外行,炒的多,吵的少;大同行,将文章的思路引到其它领域;小同行,陶哲轩在算;他自己,据说还在想。古老一点的,Schrodinger's cat 算是一篇,外行吵翻天;大同行搞通讯、计算机、甚至人脑;小同行整天造这个猫;Schrodinger本人,据说他虽然不喜欢自己的量子力学,但还是把猫咪当宠物养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