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和作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作者的积累和创造,期刊就失去了稿件资源,编辑也就失去了再创造的意义。作者不能盲目投稿,否则会失去很多被录用的机会。
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对所投期刊论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刊物所载内容范围、性质、读者群、作者群及约稿重点,形成一种无形的沟通,有针对性地对所投刊物进行选择。这个一般可以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或者目标期刊的官方网站或者投稿系统可以了解到,一般在期刊简介或者征稿启事中可以看到。如果确实查不到,那么浏览一下期刊的近几年所刊登文章的目录,也能基本概括出期刊的选稿范围。
例如:我们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的稿约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份期刊的选稿范围。非此范围的文章也就没有必要投给这个杂志了。
作者要按拟投刊物的格式、写作规范整理自己的稿件,使之符合刊物的要求,使编辑看到稿件有一种熟悉和舒服的感觉,达到良好的书面沟通效果。
例如:我们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的稿约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关于投稿的一些写作方面的要求,因此在投稿前,按照目标期刊的要求修正自己的稿件,使之符合期刊要求,这样才能增加投稿的成功率。这里要注意的问题是,不同的期刊的写作要求并不是相同的,一般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投稿前一定要按照目标期刊的写作要求更改稿件。
投稿时作者要将便捷的联系方式注在稿件的显要位置,因为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的稿件后,要经过初审、复审、终审、编辑加工、校对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与作者进行沟通,如果沟通渠道不畅通,就可能影响或延缓稿件的录用和刊出。作者还应利用网络和电话主动进行稿件查询,随时与编辑进行联系。
作者在投稿时要将第一作者的信息注于文后,便于编辑了解。信息内容包括学习及工作经历、职称、研究方向等,必要时简要介绍该论文的研究过程,使编辑对该文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