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基础研究”(此处不考虑应用研究或开发研究)的科研评价,跟一个国家的科研在国际上的发展阶段有关,更与一个大学(院系)的科研在国际上的发展阶段有关。前者可以用跟跑阶段、并跑阶段、领跑阶段来描述,后者可以用“国际一流”、“国际二流”、“国际三流”和“国际不入流”来划分。
国际国内大学的科研评价,主要看两类指标,一是科研论文本身是否具有高度原创性(originality, innovativeness,简称“论文本身”。这里的“论文”是广义的,包括正式期刊公开发表的,也包括在预印本系统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的,也包括专著或书章book chapter)。二是看发表论文期刊的计量学指标,比如影响因子,被引用数,是否SCI/SSCI,是否A刊,是否一区二区等,简称为“影响因子”)。
初步观察国内外大学科研评价,总体状况如下:
|
论文本身
|
影响因子
|
世界一流大学
|
○
|
X
|
世界二流大学
|
○
|
○
|
世界三流大学
|
X
|
○
|
世界不入流大学
|
X
|
X
|
科研评价阶段论
○ 表示看重某评价指标;X 忽视某评价指标
大学的科研评价指标必须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不能超越或落后于其发展阶段,比如,“世界三流大学”的科研评价,总体上以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指挥棒”。如以“论文本身”的原创性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那就超越了其发展阶段,因为“世界三流大学”的同行评议低劣,官本位、关系等非学术因素在科研评价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世界二流大学”在科研评价中,以影响因子为主,兼顾论文本身。如果一个大学(或学科)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了,还以影响因子评价为主,或者以影响因子为主,兼顾论文本身,那就落后于其发展阶段了,不利于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据直观感觉,世界一流大学如MIT,世界一流科研评价如诺奖科学奖评价,是不看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的,就看论文本身。这种科研评价有助于其建成“超一流大学”。
我国最优秀的大学或学科,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除了少数大学(如PQU)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以外,绝大部分大学处于“世界二流”阶段。其“双一流”目标是到2050年努力建成(顶尖)“世界一流大学”。在现阶段下,很多“世界二流大学”科研评价既看影响因子又看论文本身,有其充分的合理性。而已接近或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一流学科”的大学或院系,仍坚持以影响因子为主导来进行科研评价,那是不利于“双一流”建设的。
个人建议:“双一流“大学或学科的科研评价,应该逐步从以影响因子为主导的评价,改变为以论文本身为主导的评价,不论发表论文的期刊是否是《自然》《科学》《细胞》(CNS),不论是否是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如PRL),不论是否是高影响因子或一区SCI/SSCI,不论是否是正式期刊发表或者预印本系统发表,不论是英文发表还是中文发表,而是依靠由高水平高质量高公正性高度负责任的国内外学术同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论文本身的原创性以及优先权(priority),来进行同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