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作者在SCI期刊投稿过程中经常被要求改进英文,而这个意见通常是笼统和含糊不清的。
如何解析和应对这一要求,是个重要问题,涉及回复审稿意见是否合格,以及论文是否能被录用。
英文语言问题具体可以分解为以下四类:
(1)逻辑混乱;
(2)句子结构混乱;
(3)语法、拼写、标点符号错误;
(4)句子语序和用词不地道,不符合英语母语写作习惯。
在这四类问题中,逻辑混乱是最严重的问题,多为技术性错误,造成评审专家看不出上下文逻辑关联,而且经常被归类为英文表达问题。句子结构混乱是第二严重的问题,多为实质性错误,造成读者看不懂句子意思。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错误是第三严重的问题,多为形式错误。母语风格问题是第四严重的,涉及句子结构的语序用法、缺失连词或副词转承,以及用词不当。编辑或同行评议专家在开出审稿意见时通常不会具体指明这四类问题,而统称为语言或语法问题。论文作者在回复审稿意见时,需要针对每一类问题详细解释是如何修改的。这种审稿意见发生在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编辑直接拒稿。
SCI期刊编辑在收到投稿后,先进行初步审查。如果英文逻辑或句子结构混乱,导致编辑在多处出现理解困难,通常会立即拒稿,不会进入同行评议阶段。这样拒稿的目的是避免增加评审专家的负担,因为很多专家是免费审稿。对于这种直拒,编辑可能不会说明是由于英文较差。作者可以联系编辑求证拒稿的原因是语言问题。由于编辑通常能够记住投稿的作者,如果多次将英文很差的论文投稿给同一个期刊,容易给编辑造成负面印象,对审稿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论文作者需要及时了解直接拒稿的真实原因,并改进英文。如果作者自己无法写好英文,使用专业学术编辑机构 的英文润色服务是最佳选择。SCI期刊通常鼓励作者使用语言编辑服务,包括期刊出版社下属的英文润色服务或编辑润色公司的语言服务。
第二种情况是论文小修,即编辑在收到审稿意见后转述评审专家的意见或表达自己的意见,要求小修论文,包括改进英文。
由于论文在小修后经常可以不经过评审专家再次审稿,而由编辑决定是拒稿还是接受,那么因编辑不满意英文修改造成拒稿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期刊通常只给一次修改机会。如果作者忽视小修的警告而不认真修改英文,会损失宝贵的修改机会。因此,作者不应在英文润色上冒险乱改,需要务必做到有把握。
第三种情况是论文大修,即编辑在收到审稿意见后,要求大修论文,包括改进英文。
大修后的论文需要经过评审专家再次审稿。评审专家通常只会指出几个英文语法错误的例子,而不会通篇逐一标记所有英文错误。
论文作者在回复要求改进英文的审稿意见时,需要注意以下七大要点。
不宜自己修改英文。
如果论文被挑出很多语言错误,说明英文写作水平较差,那么作者自己修改通常无济于事。在无把握情况下,冒险自己修改英文会导致回复不合格而遭到拒稿。
应当使用专业润色服务。
应当立即寻求专业润色机构的帮助,然后提交机构润色证明给期刊编辑,并在回复审稿意见的信函中指出“已经请专业润色机构对论文进行了英文润色修改”。
出具机构润色证明。
如果作者自己修改或请朋友修改,由于无法出具机构润色证明,容易造成编辑和评审专家不相信论文的质量而再次仔细阅读论文去挑错,增加了论文被拒稿的风险。
确保标题、摘要和结论无语言错误。
编辑和评审专家在很多时候可能不会再次通篇仔细阅读论文去检查语言问题。这造成他们可能会依靠抽查决定语言修改是否合格。机构润色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变得非常有用,能够让他们放心,减少抽查机会。语言抽查最容易发生在标题、摘要和结论。因此,语言修改务必确保这三个部分没有错误。
逐条回复被指出的语言错误示例之处。
论文作者需要在回复审稿意见时逐一回复评审专家指出的语言错误示例之处,而不能笼统地说已经修改了全部语言错误。另外,由于英文润色发生在论文中的大量地方,到处都是,因此无需逐一标记修改之处,否则文本显得太乱;也没有必要开列一个清单说明几十种语言错误是用什么原则或方法修改的(例如冠词和介词的用法指南)。
按照四类语言问题在回复审稿意见信中分别说明全部予以改正,并给出令人信服的文内示例。
这四类问题是:(1)逻辑混乱;(2)句子结构混乱;(3)语法、拼写、标点符号错误;(4)句子语序和用词不符合英语母语写作习惯。虽然评审专家没有明说论文有哪一类问题,但是通常这四类问题均全部存在。论文作者有责任在回复信中对它们分类剖析说明,展示作者对解决语言问题很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