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誉排行网 论文信誉排行网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官方首页
 投稿指南
 写作指导
 职称评审
 文献检索
 期刊科普知识
 非法期刊
 学术不端
期刊分类解释 期刊刊号的解释 医学期刊分类表 核心期刊 期刊查询 (2014-2015)CSSCI来源期刊目录 2008医学核心期刊 政策法规
CSSCI CSCD SSCI 《工程索引》(EI) SCI(科学引文索引)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2014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论文信誉排行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指南 > 浏览正文
浙大院长:论文写作和投稿应特别注意这几点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时间:2022年06月10

Tags:论文信誉排行网
 

01

论文写作

 

一、写作时的注意点

(一)单刀直入,尽快地、直接地说清楚我们要做什么

我的写作风格是比较直截了当的,直接提出要做什么,或者我的贡献在哪里。

 

(二)每一段首句是引领性的一句话,也起到一个总结性的作用

 

(三)Formalization helps(规范化或模型化,最好能用抽象的、一般性的模型来展示观点)

我所推崇的是Formalization,要有模型,要有框架,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简约的回归之后,就把实证结果放上来。于我而言,至少2/3或者3/4甚至更多的文章是有模型的。当然,模型复杂度要量力而行,不一定要很复杂,同时不一定要检验整个模型,可以用数据对部分的、比较核心的理论结果进行检验。

 

(四)报告实证结果时(Results):很快就下结论会显得很武断,要慢慢说清楚

结果需要详细讨论,有些细节要交代清楚,例如,要讨论系数大小。我们写文章时,常常会忽略系数,往往只谈及“系数在统计上显著”就结束了,不去讨论系数的具体大小。我认为我们应该要在经济和统计意义这两个方面进行评论。

 

(五)论证自己的方法/方案(justify your choices)时,最好与过往常用方法/方案进行比较

此外,方法的角度问题。我们为什么采取这个方法,为什么没有采取其他方法,这也要解释一下。例如,文献中有好几种方法,我们用了自己的方法,但是没用别人的方法,这个需要解释。

 

(六)模仿写作的时候,要警惕不自觉变成“抄袭” ,学术不端的后果非常严重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复制文章中太多的句子而带来抄袭的风险。一般来说,中文知网论文查重时,有连续10-13个字与其他文章重复,就会计入该篇论文的总体重复率。一个句子,如果有几分之几跟另外一个句子相似,就会有麻烦。总而言之,我们如果想要表达同样的意思,最好把句子全部重写一遍,不要也绝对不能直接抄袭别人文章中的句子。直接抄文章中的句子,改一个字或者改两个字是不够的,需要大幅度改写,并与已有文献的思路不能一样,才能避免抄袭的风险。虽然不一定有抄袭罪,但如果被其他人怀疑或者指责,就会很麻烦。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要尽量避免这个问题,需要大幅度地修改。如果我们一定要跟别人差不多,可以直接引用原文的句子,这种情况下是可以100%相同的,同时需要注意引用必须注明清楚。但也不能一味地引用,那就缺乏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引用的底线是大幅度地改写,且不能与现有文献的思路雷同,要突出创新之处,例如怎样离开文献,或者我们跟文献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不同等等。

 

二、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

一般的结构是:Title,Abstract,Introduction,Framework,Empirical analysis,Conclusions (and Future Work),以及References,大部分做实证研究的学者可以遵循这个结构。如果是做理论的文章,Empirical analysis部分可能写的是Model,Results或Simulation,这会稍微有不同。

 

(一)Title

题目要尽量体现我们做了什么,把要点体现出来。题目的英语翻译要正确,要清楚了当,要让别人看得明白,力求很快抓住读者眼球。有时我们会准备好几个题目,之后慢慢琢磨,或者在各地演讲、做seminar时与其他学者分享并讨论哪个题目比较好。

 

(二)Abstract

在期刊投稿方面,摘要很关键。有些编辑不是那么细致,甚至不会去看文章的主体。如果摘要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可能就把我们的文章拒收了,所以摘要一定要写好。一般来说,摘要有两种写法。普通杂志的风格一般是要求100个字,但如果真写那么短,许多内容可能说不清楚,可以适当放宽规矩。为了先通过在线投稿这一关,我们可以提供一版100字的摘要。而在文章第一页的摘要中,我们可以稍微超过100个字(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最后出版的时候再进行缩减。通常来说,我们投稿版本的摘要是比较长的,而在线提交的版本则是严格按照杂志规范要求来执行的。

 

投稿时不需要过分注意杂志风格的要求,例如,方程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要怎么写等等,这些在第一次投稿时都不需要过分注意,我们的文章格式没有必要和杂志要求的一模一样。到了杂志接收文章最后要发表的时候,再去调整这些小细节也不迟。另外,摘要一定要让外行人都能看得懂,不要写得太深奥。因为审稿人或许是与我们同一领域的,或许不是同一领域的。如果要寄到比较好的杂志,就会有这样的风险,例如Top 5期刊。在这些期刊编辑中,有的是与我们同一领域的专家,有的是其他领域的专家,这都是有可能的。因为好的期刊需要争取general interest,所以他们找其他领域的学者做编辑也是有可能的。此外,在摘要里尽量不要提人名或者具体的文章标题,除非这个文章真的是检验了某一个假设,如果写得过于具体,很可能会引起审稿人的争议。

 

(三) Introduction

引言有两种写法,一种风格是长篇大论,先阐述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已有研究,描述2-3页之后再说本文是做什么的。另一种是很快介绍本文要做什么,第一段单刀直入阐明问题,讲这个问题很重要,我这篇文章要做什么,再指出相关文献的不足。目前看起来,第二种风格似乎会被更多学者所采纳。就是先写一小段这个问题,例如人工数据、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然后笔锋一转,提到本文的目的是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或者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接下来叙述文献等内容,即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要做什么。我建议同学们有机会要去选修《逻辑分析》类似的课程。我1979-1983年在浙江大学学习时,选修了《逻辑分析》这门课,受益匪浅。因为我发现在很多文章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转折都有问题。所以,选修《逻辑分析》这类课程,对我们应该如何说话,逻辑应该如何递进,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下一句话要讲什么,以及我们的逻辑严密性都非常有帮助。

 

对于Literature review,一是要讲明白别人做了什么,二是要讲明白自己做了什么。我们在回顾自己过往的成果时,不能刻意回避而导致当前的文章和之前发的文章没有显著区别。我们要承认过去与当下文章中重合的部分,不要隐瞒,并尽量调整现在的内容以规避过高的重合度。同时,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过度地批评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不要紧跟着别人的文章内容做批判。我们可以选择一笔带过,较为笼统地、含蓄地指出其局限性,而非批评语气。我们自己的成绩与贡献是跃然纸上的,不需要也绝不能通过踩低他人来抬高自身。我们需要做的是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且适当地、隐晦地提一下目前的不足。所以,在写摘要部分的时候,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夸耀自己的新发现,只需客观地阐述自己的文章内容,但是可以在引言部分含蓄地说明自己发现的领先与创新。

 

(四)Framework/Model

例子:Davies JB, Zhang J. Gender Bias, Investments in Children, and Bequest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95; 36(3): 795-818.

 

对于“实证性文章该怎样写框架”这个问题,我将以我在博士毕业不久后撰写的一篇文章“Gender Bias, Investments in Children, and Bequests”为例,这是一篇将理论与实证结合得很好的文章。这篇文章依托正式的模型,按照理论推导的结果来选择工具变量以及可检验的假设,随后再说明如何去检验,并最终完成检验。因为之前我们提到的“The Effect of Tax-Transfer Policies on Fertility in Canada”这篇文献的理论框架是很松散的,所以我们在那篇文章里这个section的题目就叫Ⅲ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但要做到让读者明白,我这些研究的变量到底是如何影响生育率的?是通过收入还是价格来影响?Transfer是怎么影响的?是影响妻子还是丈夫的工资?要把这个概念本质讲清楚。有的影响并不明显,因为有的是substitution effect,有的是income effect,我们要把mechanism先铺底,然后在实证结果做出来后就容易解释了。我这篇文章采用的是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的所谓“soft”的框架,里面谈到孩子的价格取决于什么,包括the personal exemption (PE), family allowances (FA),the child tax credit (CTC)这几个组分,通过哪个变量影响的,即框架简单,但是把变量是如何影响这些组分的,用通俗的话描述出来即可,弄清楚微观数据如何与宏观数据连接,不一定要追求很复杂的数学模型。

 

(五)Empirical analysis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的“一致性”,有时候做的还不到位,会出现头重脚轻或后面的研究没有在前面先做铺底的情况,因此前面阐述的主张要和后面具体的做法保持非常紧密的对应,即前后呼应。文章的实证问题,除了要证明自己的结论,还要考虑到如何拒绝持反对意见或者与我们观点有争议的假设。只有通过预设和分析排除其他的解释,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有分量。同时,要注意将结果与框架假设相对应,不要忘记讨论系数(大小正负)、统计意义、经济意义等各方面意义,同时也要与参考文献的结果相比较。

 

(六)关于合作者Productive teamwork(合作研究是一种趋势)

最后是合作的问题。如今,合作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要学会做好合作的选择。合作的原则应当是“互补”,尤其是不同领域间的互补,例如,在心理经济分析方面就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补,数理经济与家庭经济学的互补等等。除了领域的互补与优势是适配以外,还应当考虑合作的氛围是否愉快,以及合作对象是否有很强的压倒性。如果合作关系不平等或缺乏相互尊重,那么在此次合作之后就可以考虑不再合作;如果大家合作得很愉快,有灵感的碰撞,且性格、特长等各方面都能很好地互补,那么就可以一直合作下去,获得更多的成果。

 

 


02

投稿的注意事项

 

一、最好的办法多参加Seminar,多做报告,多与同行交流,可以将我们的文章寄给文献中主要学者for comments。他们提出的质疑是最好的帮助。

文献中的主要学者很有可能作为我们想要投稿的期刊审稿人。如果我们主动地将文章寄给他们并虚心求教,虽然不一定保证会收到回复意见,但只要有所回应,就一定有收获。但要注意体会对方回信中的语言色彩与含义,以我自身为例,我曾向一著名学者请教某篇文章中我认为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也幸运地得到了很正向的回复,并邀请他来香港做进一步的交流。我认为在经费允许、疫情防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鼓励大家邀请境内外的学者来交流,以便寻找合作或者收获意见。

 

二、要有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批评不卑不亢,感谢建议,尽量正面地回应;但不一定要全面承认问题,要适当辩护、有礼貌地辩护。

我建议大家要走出去,无论是参加会议或是去兄弟院校、兄弟院系做Seminar,都要勇于接受各种各样的批评、建议和意见,无论对方的语气和态度是礼貌的还是尖酸刻薄的,都应保持不卑不亢的受教态度。如果我们认为对方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就应当感谢和适当采纳;如果我们思考后认为对方的意见没道理,也可以做出适当的辩护,不能一味地认可对方。

 

三、回复审稿意见的注意点(若有R&R即修改的宝贵机会,珍惜!)

如果我们有R&R(修改并重新提交)的机会,一定要慎重且非常认真地对待。尤其是遇到回复内容篇幅很大、涉及很多方面的,必须要把握机会,并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做。如果有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找同事或其他学者一起探讨,弄清楚对方想要的点。但不排除对方自身的表述也很模糊,思路不清晰的情况,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而定。不同审稿人的意见也会有所不同,不能盲目地修改,要有适当的判断。如果碰到审稿人与编辑的建议有冲突时,一般是遵循编辑的意见,并在采纳其要求后,委婉地肯定审稿人的观点,同时阐明编辑的意见,再表明自己会遵循编辑要求的情况,并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审稿人都能理解。

 

当文章写好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参考文献来适当猜测谁会成为我们的审稿人,有一部分的编辑会倾向于从参考文献作者中选择审稿人。参考文献中那些发表时间较新的文章的作者,以及发表文章到级别较高的杂志的作者会较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审稿人。

 

最后,论文写作的本领需要磨练,没有捷径!多写,多修改,不断体会、提升!

 

 


03

提问与交流

 

问题1: 请问在文献回顾的部分,如果发现存在得出完全相反结论的两派文献,但我们无法找出其结论不同的原因,这时要怎么表述和解释呢?

答:首先,在文献回顾部分,厘清现存文献的研究思路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一方的观点确实存在一定瑕疵,这时我们就可以在文献综述部分加入自己的评论,阐述其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或瑕疵,并且适当地反映自己的观点。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那就需要自己多思考多下功夫了。

 

问题2: 请问青年学者要怎么平衡文章创新成功率和现存6-8年考核期之间的关系呢?想听听您的经验?

答:我个人的经验是可以像对待投资一样解决这个问题,建立“阶梯思维”。首先,我们可以在不同创新度和研究难度方向都进行布局。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发扬开拓精神,去做一些创新度高但风险较大的研究,投一些顶级期刊。同时,要关注自己的独特性,不同学者的研究习惯是有很大差别的,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研究效率。最后,要重视文章的数量,特别是在我们博士毕业后那个阶段,一定要非常勤奋,以最快的速度把文章寄出去,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心态,也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问题3: 目前,学院有些研究生不是很重视论文,希望您能和研究生们讲讲学术研究到底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答: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分角度去阐述。如果是选择学术生涯的学生,发表一篇文章的价值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我们在美国发表一篇Top 5期刊的文章,终身的收益都可能达到100万美元的水平。如果我们是非学术生涯的学生,发表或写好一篇文章的收益也是巨大的,不仅能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也能培养自身的研究思维和工作方法,这些能力在任何职业、任何行业中都是非常宝贵的素养。

 

问题4: 想请您为有志于从事经济学研究的本科生提一些本科学习的建议。

答:第一,上好课,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和经典的研究方法是未来研究的基石;第二,学会观察现实社会,将现实中的一些例子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多问自己“为什么”,并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第三,多读好的期刊的文章,特别是Top 5的文章(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学习价值)。

 

问题5: 请问您是怎么确定家庭经济学这个研究方向的呢?如果我既对劳动经济学感兴趣,又对宏观需求也感兴趣,但这两个研究方向跨度较大,我要怎么确定自己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呢?

答: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也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法,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其实每个人在学术生涯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都有成长、探索和犹豫不决的过程。我认为可以主要把握好两个平衡:一是时间和研究兴趣之间的平衡,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选择方向,但同时要明确做决定的时间节点,以保证整体研究的顺利推进;二是把握我们现阶段主要任务和研究兴趣之间的平衡。在不同阶段,我们的学术任务、空闲时间都有较大的区别。在博士阶段以及博士毕业后的6-7年,对我们的学术成果有较高的要求,学术压力较大。我们可以做最有把握和最擅长的领域,或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在研究方向上尝试一些“温和性调整”。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和地位之后,个人的学术压力就会相对减少,这时再基于个人的研究兴趣在研究方向上做“震荡性调整”也未尝不可。

 

问题6: 请问本科生未来想从事科研要怎样培养自身的经济学直觉呢?

答:首先,要多阅读文献,培养自身的学术思维。同时,上好课,善于观察,多和老师沟通。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现阶段学习的很多数理知识,目前可能不知道要如何运用到学术研究中去,但之后都会慢慢用到的,不要太着急。

 

本文来源: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文字整理:卢飞霞、沈艳、吴屹帆、黄馨慧、叶兰琪、徐千越、张成、李韵淼、柴宇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申明: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客服EMAIL:lunwenpaih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