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申请中的前期工作基础的确很重要。它关系到你的能力和可信度。
基金申请书中有专门一栏要求申请者提供个人科研情况(承担过什么基金,近年发表过什么文章,拟申报的项目与以往工作的关系)。
如果没有像样的文章发表过,一般人不会轻易相信你能胜任基金。提出好的idea是一回事,能否实现又是另一回事。
我以往也评过基金标书,而且不止一份。试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你是支持有工作基础的还是没有任何基础的?
因此,基金申请者给自己奠定什么样的基础,对获得资助有很大关系。通常坚持在某一领域开展系列研究的获得基金的概率要大些。这也是基金优中择优,鼓励长期坚持某一领域研究的初衷。因为有基础的相对实力较强。反之,没有基础或经常变换研究领域,很难让人相信你的科研方向稳定性和不懈追求的精神。跟风与坚守是一对矛盾。只有坚持有自己特色的科研领域,才能在同行评审中获得理解和支持。各单位承担基金较多者往往是有自己domain的那些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基础薄弱是一个劣势。最好在原有团队中做出一定成绩,给自己积累一点资本,再“跳槽”另起炉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站在地上更接近月亮。
基础的理解不应片面,狭隘,似乎一说到基础,就意味着文章。对有经验的科研人员或学术带头人来说,这是必要的。对年轻人来说,即便没有文章,但起码可以展现一下你曾做过的东西(数据,图表,投稿等),证明你有科研的潜力(知识和技术储备)。
最后要说的是,好的心态是重要的。万事开头难,想一次申报就成功,只能是运气。但做科研是不能完全靠运气的。应靠积累和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