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着实验室和系里的各项事情,还要逼自己把积累已久的文章写出来,有点累。 就小恬一下,写篇关于今年初投稿的令人愉快的经历自我鼓励一下。
一月六号我收到J.Pharm. Sci.编辑的邮件,说是我们递交的一篇稿子一审之后即被接受。除了附上的两个审稿人的一致颇为正面的意见,编辑本人也特地写了自己的评价。说这是一篇非常棒的文章,他读的时候很享受。
当然文章被本领域旗舰的杂志如此顺利高评价地接受是令人高兴的事。况且,这是我独立科研生涯第一次一审就接受的文章(之前一次是2000年和导师合作写的一篇文章)。 不过,在高兴一下后,我就开始反思这次成功之后的原因。毕竟这样的事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其实,在后来修改出版社送来的校对稿时,我发现了好几处句子的结构和文字表达不令人满意而需要修改的地方。行文本身并不完美。 所以该文胜出不是因为写作的优美。真正折服审稿人和编辑的是文章所描述的科研故事。
这篇文章从初稿到递交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其间反复修改了10 次。主要的数据大概一年前就做好了。只是在写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问题,然后设计实验求证,反反复复就用去很长的时间。 最初构思的是合成一个新的盐可以改进一个药物在制剂上的不能压片的问题。 这个新的盐做出来后,我们收集数据证明压片性能确实有极大的改进。一般情况下,这些数据就可以写一篇较好的文章了,因为我们从盐型的设计,合成,表征一套较完整地做下来的。但因为之前我用共晶做过类似的研究。我感觉这样只是又多一篇文章而已,即使发表了,也不是令我兴奋和自豪的成果。 于是,我就想着在往下一步做下去,证明这个新的盐型确实可以被用在实际的产品开发,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药在生产上所面临的问题。于是我们就设计处方,并基于对混合粉体的流动性和压片性的系统测量,进行处方优化并证实其商业规模大生产的可行性。果然,虽然纯的盐有较好的压片性能,但流动性需要控制才可以适合大生产。 于是,我们又进行了颗粒工程的研究在不影响压片的前提下改进流动性。 然后对生产出的药片进行一整套的测试证明它在各方面的优越性(溶出,均匀度,硬度,等等)。最后,这篇文章成了据我所知第一个系统阐述从纯药到片剂产品开发的文章。它从认定产品开发面临的问题开始,到对药物通过晶体工程改性,再到通过颗粒工程确保一个既经济又优质处方的开发,最后以证实它的商业大生产的可行性为结尾。这一整套的完整思路对以后新药品的开发亦有指导作用。
这其实是用可以写三篇文章的数据揉合在一起写出来的一个完整的文章(DOI: 10.1002/jps.23876)。它从理论构思到实际问题的完美解决一气呵成。读起来自然舒畅且赏心悦目。也许它会成为经典被人喜爱,也许不会。但我一定会把它列入我的代表作。其实,只要它能帮助读者,我们这一年多的努力就值了。
总之,好的文章是要用耐心精雕细琢出来的。至少这篇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