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谢
论文终于完成了。当它相对完整地呈现在我眼前时,如释重负。这既是对我四年博士学习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自己十五年来从事哲学探索的总结和收获,同时它让我十几年的专业拘束终于有了一种解脱。
科学家个人自由问题是一个复杂棘手的大问题,凭我个人粗浅的学识和能力,要想全面系统地从哲学上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回答,说困难重重一点也不为过。它的最终完成,是同导师的悉心指导以及与众多的师长、朋友、同事和家人的帮助与支持不可分离的。
首先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欧阳志远教授。导师深厚的专业功底、精益求精与严谨治学的学术风范、执著的专业追求以及高尚的人格对于我都是无比宝贵的资源。在三年多的博士生学习生涯中,欧阳导师不仅谆谆教导和关心我的学业,经常与我们谈论治学问题,并极其认真地帮助我搜集资料,而且还和张晓惠师母一起亲切关怀我的生活。我深深地庆幸自己的恩遇。这篇论文从选题到提纲的拟订,从文献资料的搜集利用和论文的写作,再到最后论文的修改定稿,都是在欧阳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的。尤其在论文的修改定稿过程中,他对论文提出了高度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把20余万字的论文初稿进行了反复无数遍的修改,仔细地审察论文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资料的运用以及文字润饰和思想表述,帮助去纰订错,字斟句酌,连标点符号都不肯放过。为了令这篇论文尽可能完善,欧阳导师多次抱病坚持审阅并批改论文,字里行间无不凝聚着他大量的心血;他高屋建瓴、思维缜密,最终令这篇论文走出青涩逐步成熟,同时也让我经受了平生最重要的一场写作训练。恩师之情,终生铭记。
我还要特别感谢山东大学马来平教授。马来平教授是引领我从物理学领域走向哲学领域的第一人。大约在十五年前,我物理学硕士毕业分配来到山东大学工作,一次与马教授的偶遇使我们结成了忘年之交。马教授厚实的科学技术哲学造诣、执著的专业精神、和蔼可亲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质,给了我一种极大的自信心鼓励,使我坚定了选择走哲学的道路。十几年来,马教授对我的新专业给予了一贯热心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这篇论文从选题、资料搜集,到论文的构思和写作,马教授都给予了重要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在我的工作和生活处于极度困惑时,这种无私帮助无疑是使我走出那段人生沼泽地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之一。马教授给予我的这份深厚关爱,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地向新的目标迈进。
我同时要感谢清华大学曾国屏教授。通过参加由他主持的“科技社会学和政策学沙龙”、“科学技术哲学前沿论坛”等有着较高学术水准的系列学术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望。曾教授博大精深的专业学养、敢为天下先的学术品格、率直的思想风范以及豁达的个性品质,让我颇受教益;曾教授为我的资料搜集工作提供了热情支持和无私帮助,为论文的写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教授对我学业的热心关怀、鼓励和帮助,刘教授深邃的学术思想、非凡的学识以及为人谦雅的品格令人折服;感谢王鸿生教授的关心和帮助,王教授广博的学识以及对问题独到的视角是我学习的榜样。感谢清华大学的李正风教授、刘兵教授、吴彤教授、刘立博士、中国气象局任振求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樊春良研究员提供的帮助。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陈光华教授对我的新专业学习的鼓励与支持;感谢北京大学李国秀教授和魏英敏教授夫妇三年多来对我生活和学业上的热心关怀与鼓励;感谢在我论文评审以及论文答辩中给予我指导的黄顺基教授、钱俊生教授、孟建伟教授、肖玲教授。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山东大学晶体所和生命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和材料学院、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等单位的许多专家、教授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山东大学刘心明博士、宋开玉副教授、赵秀福博士、裴传永教授、陈绍燕教授的热情帮助。
衷心地感谢所有给我提供过帮助的人。特别是山东大学马列部的好友兼同事车美萍副教授、孙世明副教授、张爱波副教授、刘明芝教授、徐艳玲教授、张代芹教授、刘武顺教授等,他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我的学习和工作以积极主动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周向军教授和文史哲研究院王学典教授予以我的深切关怀和支持。
感谢在校的同室好友王紫媛博士、宋薇博士、刘三平博士、付丽芬博士、王文娟博士,以及师妹弓巧英、韩晖、计彤、王丛霞、郭芙蕊等,与她们在一起交流学术和人生心迹,生活上互助,这对于我顺利地完成学业是一种极大的精神助力。
最后必须感谢我的家人。在三年多的求学过程中,母亲以及姐弟给予我精神上和物质上以极大的支持和支援,使我得以从繁多的事务中脱身出来,能够从容地追寻个人理想;感谢我的半懂事的女儿,有她在身边对我是一种莫大的鞭策。
有人说,博士论文的完成是作者自己学术生命中的一次飞跃,实际上,它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体验。三年多的在职学习,既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又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频繁往返于北京和济南两地。特别是作为一位女性,上有年老体衰的母亲,身边又有一个刚到入学年龄的女儿,可谓备尝艰辛!当然主要的困难还是自己的学识不足、笔力浅拙。在这样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上求索,虽然令我在行动上不可能有庄子当年那种“无待而逍遥”的洒脱,但在心灵上,庄子的这种人生境界却能让我得以从诸多的烦恼、困惑和世俗的功名中脱身,从而能把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学业追求中去。论文虽然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修改,心中仍然有诸多的遗憾,然而,艰辛的付出毕竟有了可资告慰的一个成果。由于选题所涉及到的许多问题对自己来说都是新拓之疆土,敬祈学界同仁对所存缺陷不吝赐正。
博士生的学习阶段即将过去,回首自己走过的这段人生历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责任自由”的真义及其价值。面对无涯的学海,饥渴的心情没有丝毫削弱,反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也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未来。
博士论文题目《论国家目标下的科学家个人自由》
中国人民大学研二楼9-1室
2006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