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概述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综合素质,强调要努力成为德识才学兼备的人才,并论及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性格特征和科学精神。想阐明的要点是:
l 时代呼唤着德识才学兼备的科技英才;
l 科学工作者应该志存高远、爱国敬业;
l 科学工作者应该高瞻远瞩、胸怀全局;
l 科学工作者应该真抓实干、挥洒自如;
l 科学工作者应该终身学习、厚积薄发;
l 科学工作者应该具备优秀的科学精神;
l 年青一代应该从现在做起,百炼成钢。
大纲
一、 引言
二、 科学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三、 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性格特征
四、 弘扬科学精神
五、 结束语
一、引言
这里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优秀科学工作者的必备潜质?
德识才学兼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工作者应该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科学工作者应该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时代需要大批的德识才学兼备的科技英才,作为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这里引述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青年导师巴甫洛夫的临终遗言,这段话铭刻在他的墓碑上,影响深远:
“我对我国有志于科学的青年有什么祝愿呢?首先,循序渐进。我一说起有成效的科学工作者这一最重要的条件时就不能不情绪激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在未掌握前一项时决不开始后一项。但是切勿成为事实的保管员。要透彻地了解事物的奥秘,持之以恒地搜寻支配它们的法则。第二,谦虚……切勿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由于狂妄,在必须同意他人时你会固执己见,你会拒绝有益的、善意的帮助,你会丧失客观的头脑。第三,热情。记住:科学是要求人们为它贡献毕生的。就是有两次生命也不够用。在你的工作和探索中一定要有巨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提出的三点值得铭记。
笔者还想引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点,努力造就自己堂堂正正的人格,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科学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著名数学家王梓坤院士认为,科学工作者必须德识才学兼备。这里,德,指的是道德;识,指的是胆识;才,指的是才干;学,指的是学问(详见: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
笔者进一步发挥王梓坤院士的观点,具体阐述德识才学兼备的标准:
美德的标准是:爱国敬业、锐意创新、求真务实、无私无畏。由于科学研究是一种开拓性的工作,因此,科学工作者还需要有如下的开拓者的品格: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迎战困难的决心;难以满足的好奇心;循序渐进的耐心;服从真理的平常心。
卓识的标准是:目光锐利、大局在握、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应该具有帅才的胸怀:善于以洞察全局的心胸掌握科学发展态势;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把握科研前沿方向;以只争朝夕的心态投入攻坚克难行动;以匠心独具的慧眼抓住问题实质要害。
高才的标准是:明察秋毫、思维活跃、善于实践、方法精当;也就是说,具备实干家的才干,善于发现问题、归纳问题;长于解决问题、阐释问题。
博学的标准是:博大精深、融会贯通、纵横捭阖、运用灵活,要求科学工作者有成为大学问家的底蕴:终身学习,博览群书,一业为主,博采众长。
按照王梓坤院士的意见,德识才学有如下关系:
“德”是指挥部,做出正确的战略指导;
“识”是参谋部,指引正确的主攻方向;
“才”是战斗队,开展有效的战术行动;
“学”是后勤部;提供必要的智力保障。
在王梓坤院士的书里还引述了一些关于“识、才、学”关系的古训,这里予以转引:
章学诚(清)说:“夫才须学也,学贵识也。才而不学,是为小慧;小慧不识,是为不才。”
刘知几(唐)说:“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柟斧斤,弗能成室。”
袁枚(清)说:“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神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勿师。”
对这三段话稍加阐释、发挥:
——增长才干需要学习,而学习贵在有见识。想有才干而不学习,是小聪明;耍小聪明而无见识,实际上是没才干。
——有学无才,好比愚笨的商人投资经营,无法使财富增殖;有才无学,就像能工巧匠没有上等木料、工具,造不成房子。
——学问好比机栝发箭的弓,才干犹如群发的箭,用识见来引领,才能射中目标;要好好学习邯郸人的优雅步子,但不要忘记原先的步法;要学会寻觅仙方,但切莫被“仙药”所误;我自有神灯,照亮独自探索前行的路;要借鉴古法,拜前人为师,但切莫亦步亦趋,要独立创造。
德识才学缺一不可,有才无德,则贻害无穷;有德无才,则有志难成;有才无识,则只能蝇苟于雕虫小技;有才无学,则难以创业;有学无才无识,则只能空怀满腹经纶,孤芳自赏。
三、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性格特征
科学研究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奋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因此,作为合格的科学工作者需要有优秀的性格特征。具体说来,应该具有:
• 超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世界的万事万物,急欲揭示观察到的现象的本质和成因。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不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是为了满足自己另辟蹊径出奇制胜的强烈愿望,亦即,用全新的理论或方法诠释潜在的事物真谛。
• 广博深邃的胸怀和视野。他们对科学事业的发展及其社会需要有广博深邃的宏观大视野,善于把握学科研究新动向,敢于制订占领科学前沿阵地的新决策,因此,经常能做出开创性的工作。
• 废寝忘餐的工作热情。他们以近乎狂热的激情投身科研,从中享受无与伦比的真正乐趣,越是遇到困难,干劲越大,一旦获得进展则欣喜若狂。他们经常没有时间消遣娱乐和顾及家庭生活。据统计,美国的杰出科学家一般每周工作120个小时。他们把探索未知世界作为巨大的驱动力,绝少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动机。
• 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杰出科学家从不人云亦云,不轻信已有结论,总是用自己搜集的证据下判断,判明是非曲直;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且对自己的观点充满自信,千方百计证实自己的假说;一旦遇到挫折,仍有百倍勇气修正自己的观点;遇到非议时,坚守自己的科学信念。
• 善于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稍稍年长以后,懂得以身作则,富有人格魅力,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长于团结年轻一代协同作战。他们用自己的激情和示范来鼓舞团队的士气,并努力营造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
• 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他们对自己的科学创造很有感情,勇于争取成功,并把自己的成功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联系起来。
有朋友会说:“你说得太理想化了,科学工作者中很少有人达到这样的标准。”确乎如此,这是一种高标准。假如我国的科研队伍中,大多数成员能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能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还要指出,上述各条中没有关于智力特征的内容,也就是说,没有提到科学工作者应智力超群、聪慧异常,实际上他们的智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当然没有很鲁钝的)。心理学家的大量调查分析表明,最适合做科学研究的人士的智商在120~140的范围内。极高智商的人士成为大科学家的反而为数不多。
四、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内涵是:
创新,求实,批判,理性,合作,民主,
创新
l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
l 创新的内容:提出新概念、新理论;修正旧概念、旧理论;在新领域移植已有理论;构建新思路、新方法。
详见关于创新的一讲。
求实
l 求实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和基础,坚持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科学工作者的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l 不断改进学术素养和科研方法,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准,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客体的影响,实现对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追求。
批判
l 科学的批判精神即科学的怀疑精神是科学探索的起点,是知识进步的重要动力;
l 永远以无限的好奇心面对五光十色的现象,不断细察本领域的前沿问题,不断问:为什么?能否另辟蹊径?
理性
l 理性精神指的是:下判断要根据事实和逻辑,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充分培养和发挥理性思维能力,坚信自然界的统一性、规律性和可知性;
l 相信理性的真实性——根据事实和逻辑得到的必然性,不滥用所谓权威的论断和群众的情感,不进行“跟着感觉走”的感性思维。
合作
l 合作精神即团队精神,是进行复杂的科学创造的支柱。要善于与同行合作,善于汲取别人的长处;
l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与同行坦诚相见;
l 经常与同行讨论,善于制造“头脑风暴”;
l 雍容大度,淡泊名利,尊重同行、同事。
民主
l 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可为科学创造提供优良环境,是科学繁荣的前提;
l 科学的真理经常诞生于争论之中,真理越辩越明,争论中不应有长幼尊卑之分;
l 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允许尖锐的批评,真正做到从善如流。
作为新时代的科学工作者,应尽力杜绝:
l 弄虚作假
l 造假剽窃
l 抱残守缺
l 感情用事
l 闭门造车
l 独断独行
关于科研道德,将专文论述。
四、结束语
在为人治学方面,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后来者应该把他们奉为楷模,认真向他们学习。这里就不详细举例叙述他们的事迹了,仅此寄语年轻学人:
l 努力做无愧于时代的科研人员;
l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做起;
l 努力为变成科技帅才而不懈奋斗;
l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科研素质;
l 早日成为德识才学兼备的英才!
初稿:2013年3月18日,香港
定稿:2014年7月31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