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誉排行网 论文信誉排行网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官方首页
 投稿指南
 写作指导
 职称评审
 文献检索
 期刊科普知识
 非法期刊
 学术不端
期刊分类解释 期刊刊号的解释 医学期刊分类表 核心期刊 期刊查询 (2014-2015)CSSCI来源期刊目录 2008医学核心期刊 政策法规
CSSCI CSCD SSCI 《工程索引》(EI) SCI(科学引文索引)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2014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论文信誉排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写作指导 > 浏览正文
(转)关于博士论文的撰写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时间:2014年11月18

Tags:论文信誉排行网 代写论文 论文代写 代发论文 论文代发 学术不端
 博士论文工作无疑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质量是博士生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标志,未见有博士论文低水平而日后成为出色研究人员的。

     称得上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一定要有新发现、新假设或新理论。论文完善地论述这些创新点,一般要回答三方面的问题:(1)创新点是什么。论文要清晰地表述所提出的新发现、新假设和理论,界定相应概念和变量的内涵和外延;(2)为何要提出此创新点。论文要交代创新点提出的实际或理论背景,既说服自己也让读者感到这样的创新点的确有学术和实际意义,值得费精力去研究;(3)回答这个创新点是否成立的质疑。提出证据和论据来支持论文的创新点。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相应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创新点的表述,创新点的理论和实际背景评述以及创新点的论证。表述反映论文的贡献所在,背景评述衬托出论文的价值,论证则表明创新点的可信程度,三者缺一不可。只提出某种观点、说法或模式而缺乏背景评述,读者难以了解其创新的份量和作者工作的价值,而有价值的假设或理论还需充分的论证支持,否则,读者将难以置信,不能放心引用。

     着手写作前研究生要考虑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论文写给谁看?为政策制订者提出研究报告是一种写法,和同行交流取得同行认可又是另一种写法。研究生论文写作中最不可取的倾向,便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心目中的读者,把论文看成一本教材。博士论文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表明研究生本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论文学术水平已符合博士学位的要求,心目中最重要的读者应是论文评阅教授和回答辩委员会成员,交流是次要的。

     读者定位为评阅教授,写作目的定位为取得审阅通过以至好评。因此,着手组织写作内容和考虑表述方式时就不能忽视一个现实,即评阅教授不大可能逐字逐句地详细阅读动有10万字的论文。他阅读的目的是评价,如果有足够的依据可判定此博士论文合格或不合格,就可以着手写评审意见,完成作为评阅人的评审任务。研究生一旦明确首要的读者是评阅教授,就应以最简要、明确的语言,把创新点表达清楚,和创新点无关或联系不密切的知识性内容愈少愈好。各个大学都有各自的博士论文写作格式,但基本内容和规范还是一致的。简括地可划分为四部分:(1)摘要;(2)绪论,从其作用来说,亦可称阐明问题;(3)方法,起到论证的作用;(4)结果及讨论。

一、摘要

要从写作顺序而言,摘要应在博士论文正文完成以后才着手撰写。然而,评阅教授必然首先阅读摘要,如摘要能开门见山清楚地告诉评阅人论文的创新点及其价值所在,便会令评阅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其实,这也是对评阅人工作的支持,让他高效地把握论文的要点。

     摘要是一篇论文的微型版本,供读者粗略判断其价值,必须简短扼要。一般英文论文的摘要,不超过200个词,中文论文也不用超过300个字,而且一般不分段落,一段话即完成摘要。博士论文摘要可分段,字数可多些,但800个中文字已足够。

     摘要是向读者叙述本文的创新点和它的价值,一般采取陈述方式。包含三个组成部分:(1)问题说明。指明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界定要清晰,并令读者意识到此问题的价值所在。(2)创新点。研究工作的贡献,即与众不同的新发现。创新点应占去摘要中大部分篇幅。(3)论证途径的说明。创新点论证过程不必叙述,但作者若在论证方法技术上有改进和创新之处则可以写上。

   几百个字把这些内容描述清楚,势必要用最精练、浓缩的语言。在摘要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是:

   首先,引导性和支持性的解释应尽量少。所谓引导性、支持性的解释内容包括研究历史回顾、文献综述和概念名词解释等。其次,摘要不能写成目录式。目录是告诉读者本文的内容,便于总览和查阅,而摘要是告诉读者自己做出了什么贡献。如果摘要中按章再简介一遍内容,那就成为对目录的解释。再次,摘要应采用学术语言表达创新点及其背景,让评阅人员和专业读者判断它的价值。无论摘要或正文中都不能出现“销售论调”。如作者自己写“本文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等,这是学术论文很忌讳的事情。最后,研究生论文摘要中常易出现一个毛病,即在归纳论文的创新点时,只说“做了”或“研究了”什么,而不说“做出了”、“研究出了”什么,一字之差,相距甚远。

二、绪论(阐明问题)

     任何研究生论文首先都要点题,常赋以“问题提出”或“绪论”这些标题,目的是为了阐明问题。绪论可细分为几部分:(1)提出及其背景。(2)文献综述。(3)假设表述,有时还加上关键术语界定内容。 

     1、问题提出及背景

     论文首先要点题,提出本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没有明确提出研究问题,后面的文章就不可能做好。问题要明确,主题只能有一个,贯穿于论文始终,切忌贪大求全,目标多样。研究生容易出现史学家严中平所说的“大题目、小文章”的偏向,“一开头就选很大的题目,课题包括的范围很广,理论概括的层次很高,下笔就是…什么什么规律等等”。

     问题明确意味着设定有限的研究范围,例如“国有企业亏损原因”、“交易信用”等都是有意义的研究题目,但这种题目仍然比较广泛,还须思考研究的切入点。亏损原因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分析,可从体制方面、管理机制方面去研究,也可以从高层管理者的行为或从财务角度去研究。交易信用问题,是研究商品市场交易信用,还是技术转移过程或要素流动过程的信誉问题,研究内容有很大差别。研究的层面和视角要定位好,才能找出有限的然而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管理研究问题一般都很实际。最好以国民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的背景来说明所提问题的来龙去脉,问题产生的环境和条件,解决后能起到什么作用。无论研究内容和理论性多么强、多么深奥,在问题提出这一段都要深入浅出,用常用的语言和概念来阐述,将一位毫无思想准备的读者引入到作者研究的问题思路上来。让读者看过点题这一段后,感到所提的问题清晰而且有实际意义并急着要看下去,这表明作者点题的成功。

     2、文献综述

     读者看过所提问题及其实际背景后,自然会问,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如何。文献综述便是回答、阐明所研究问题的理论背景。综述须围绕论文研究创新点来进行。学习前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论文服务,“依仗别人,抬高自己”。综述内容虽是叙述前人的工作,作用却是把“前人肩膀”弄清楚,衬托本文的“高明之处”。创新点总是比较而言,缺乏参考点就无法判断其是否创新。参考文献的内容总是和所研究问题相近,从最密切相关到最弱相关有一系列相关程度不同的文献。最密切相关的文献没有的话,次密切、再次密切相关的总有。切不可认为本论文研究是前无古人的。产生这种误解有时是“偷懒”的托辞,不愿意费功夫去检索和阅读文献。有的可能受到一种观点的影响,认为阅读文献会受到前人想法的约束,光靠自己天马行空地思索才能创新。把阅读和创新对立起来,起码不符合事实。如人们崇敬的史学家陈寅属,文学家钱钟书都有许多创新观点和理论,而他们的阅读量大得惊人。再说,不看前人文献,犹如半途杀出个程咬金,不问已有哪些约定俗语成术语,自己“独立”地说一通,结果自己的观点成果也难以得到同行的认同和引用。

     撰写文献综述时,心中一定要明确本论文的主题和假设所在,围绕主题和假设,从远而近,即先谈关系弱后谈关系密切的文献,为的是从学术角度说明自己提出主题和假设的缘由。撰写文献综述有三忌。一是讲义式,不结合论文的主题和假设将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简要地陈述一遍,于是,涉及国外直接投资的论文都分别将巴克利、小岛清邓宁等人的理论介绍一遍,以致综述反映不出论文的特色,似乎同类论文可以相互套用。二是主观设置“靶子”。前面提到综述是依托前人凸显自己,但千万不能贬低人家抬高自己,要如实地描述前人已做出的贡献,特别是批评前人的不足或错误时更要慎重,一定要读懂和引用被批评者的原文,不能从二手、几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特别是一些译文,如看到中文名词就按习惯理解其含义,容易产生误解和误批。三是含糊不清。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却不模型、图表、数据的来源。这样,实际上“吃亏”的还是作者。因为,对于将前人和自己工作混为一谈的论文,评阅者只能留有余地,没有把握写出充分高的评价。

     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一则这些文章反映最近研究成果,再则这些文章是按学术论文规范撰写,有论证,可以作为引用的根据。教科书或其他书籍,一般介绍比较成熟的知识,也可引用,但在文献目录中,只应是小部分。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其中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3、假设表述

     主题和假设树是一篇博士论文写作的纲领。主题是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中的核心假设或最高层次的假设,亦即对主要问题的说明和作者对此问题主观回答。假设表述这一节旨在表明论文已找到一个具有创新性而且有足够理论和实用价值、值得花精力去研究的主题。假设表述相应的英文名词为problem formulation,相当于中文论文常采用的“问题提出”,不过“问题提出”还不能完全反映formulation的含义,后者包括问题提出和主观回答两方面的内容,实质上是提出一种“假设”。后续整个研究工作就是论证和验收此主观答案是否成立。缺乏明确主题,很可能会写成一篇知识性的教材式文章,令人读后不清楚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贡献何在。

     主题的含义应包括对问题的主观回答。在研究设计开始时就要确定主题,是否是定个框框再去找事实呢?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谈到类似的争论,即“主题先行”问题,他认为“记者在提炼自己报道主题的时候不仅可以主题先行,进入具体采访之前就可以考虑主题问题,而且还可以说,许多好的报道都是主题先行的。问题是错误主题和正确主题之分”。这是很重要的经验之谈。管理研究论文的写作或研究计划的提出,同样可以而且应该是这种“主题先行”方式,先对研究工作的主要贡献即研究结果是什么,心中要有个设想,基本有数,研究或写作工作则是深入和具体论证的过程。对于区分正确的或错误的主题,方法论本身难以做到,然而,按照“主题先行”的方法去写作,对正确的主题,论证会更有说服力。

     有的研究生,论文的主题尚未找出,没有一个基本假设和创新点,只框定某下研究领域就动手写起来,期望在写的过程中会有所发现,这样写下去十之八九是讲义式的,创新点不清晰,自己的观点和前人的混淆不清。研究论文的写作顺序要倒过来,研究者脑海中先要有“成果”,即对某个问题有创新观点,这就是主题。有了主题,整个论文的框架、内容和取材都要以此主题为主干进行筛选。即使是对一些名词内涵、外延、归类和特征的描述,不同的主题有完全不同的侧重点和写法,围绕主题逻辑才会严谨,取材才会切题和紧凑。

     主题是作者在一篇论文中的核心假设或最高层次的假设。然而,论证某个主题,验证其真伪,需要从不同视角和层次去研究,于是主题递阶演绎出多层次的假设,构成假设树,下一层次的假设支持和细化上一层次的假设。主题反映论文的价值,而多层次的假设构成论文研究内容的实体。主题表述相对下层次的假设要抽象些,层次愈低的假设其操作性愈强,愈能成为直接通过观测验证的假设,愈有可能性取得新发现。

     假设树构成所研究主题的理论框架,它是一把智力钥匙,有利于作者提高信息收集的质量和效率,对题材捕捉更敏感和准确,文献综合得以真正做到为我所用。有了假设树,论文工作就有了明确的进度,可按假设树的结构,从底层着手,自下而上进行论证,同时又从最高层主题着眼,始终把握所论证的底层假设在核心中的作用和地位。

     从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看来,假设,特别是假设树的基层假设表述应注意一个原则:要落实到变量的层次。假设是对两概念之间可能关联作出的一种待检验的解释,无论是行为和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或相关关系,还是探索研究主体的状况、过程和特征,都得抽象出关键的概念,这样才有“学术味”,读者才能应用此研究结果来分析类似现象或过程。然而,研究者形成假设的初期,所提出的概念往往比较抽象,难于直接验证,须进一步对这些概念赋予操作性定义。一旦具操作性定义,这些概念就可以观测赋值,称为变量。博士论文常出现假设未落实到变量层次而难以验证的缺陷,例如有篇论文提出假设“非经济因素对中国城乡人口迁移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假设中非经济因素外延太大,不能作为变量处理。

     假设陈述是否具体、清晰到变量的层次,可以从两方面来判断。第一,是否能据以收集数据和证据进行验证。犹如医生按自己的初步判断向患者提问和开出化验单一样,研究者要能收集假设中所涉及概念的数据和事实。上例中的“非经济因素”作为假设中的主要概念,收集数据和事实就无从下手。第二,是否能定量分析。对定量的概念,理解不能太窄,数学模型求解和优化计算固然是定量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优先顺序排列的定序分析也是定量分析。如问卷研究,就是将各种观点和意见定量化的过程。

     任何一篇论文或研究过程都是该领域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可能是终结,并就有限的对象和给定的假设是可能的创新点,并就有限的对象和给定的时空环境下验证其有效性,并不能保证在任何一些场合和环境下都适用。然而,重要的是,无须作出这些保证,留有后续研究的空间,让其他人就此假设去验证去扩展,这正是假设提出的价值所在。如果别人认为围绕这项理论或假设已无事可做了,那也就失去了研究价值了。

     假设表述这部分篇幅不大,只是陈述假设,或者说表达本文的创新点,在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对实际问题观察思考和综览前人研究工作的结果,又是本论文研究的起点和目标。

免责申明: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客服EMAIL:lunwenpaih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