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一篇论文的背后有无数的人和故事。我的论文也不例外。从我决定做劳工研究
起,一种“calling”就在召唤我。我在回应召唤的路上跌跌撞撞。这本论文正是我在这条路
上跌撞前行的见证。虽然在这条道路上,我害怕过,也跌倒过,但我要感谢很多人。因为他
们,我能够鼓起勇气继续前行。
我最先要感谢我所认识的工人们。感谢和他们相处的日日夜夜。工人们带给我的远比我
为他们做的多。正是和TY在2010 年的那次会面,让我深切体会到自己和千千万万像她这
样的女孩,命运是紧紧联系的。但整个炙热的暑假,我能为她做的只是静静地陪伴着她。那
个暑假之后,我曾一度陷入深深的无力感。但也正是这种无力感,逼迫我去摸索和思考。在
F厂旁做田野的日子是我最快乐的时光。虽然入住的第一天床榻了,钱包、手机和身份证
也被偷了,但这一切所带来的不愉快很快被工友们带来的开心所冲淡。感谢姗姗耐心地帮我
找安全的房子,也感谢泽兵在我的小屋里住的时候每日早起熬的香喷喷的粥。还有小卫、吴
仕伟、何光玉、刘志勇、陈杰等等许许多多的工友。感谢他们跟我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情感。
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和他们的相遇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让我看到了社会变迁下
活生生的“人”。有悲伤、有欢喜、有迷茫、有绝望。他们也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温情和残忍
的共存,以及人在宏大社会结构中的无力与挣扎。
感谢深圳研究生院的师弟师妹们,正是他们陪我度过了这段最愉快的时光。清湖社区
那几平米的小屋充满了各种回忆。虽然我每天必须穿行过几条狭窄肮脏的街道,然后爬上九
楼,忍受白天顶楼的高温和半夜楼下斗殴的吵闹声、狗叫声。但朋友们的帮助仍然让简陋的
小屋充满温馨。唐伟锋提供的电扇,邓韵雪和许辉提供的炊具,让我能在小屋里安心地读书
和整理访谈资料,也让我能安心地款待到来的工友。感谢李长江、范璐璐、童菲菲、罗艳斌、
危志立、胡秀丽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和他们分享、讨论田野的见闻是我最愉快的经历之一。
感谢和阿嘉、李齐、寇建岭、邬伦静、朱兰香在工作中渡过的美好时光。感谢董扬的慷慨
支援。感谢曹瑞雪和她可爱的三个舍友在我找不到住宿时伸出援手。正是大家对我的鼓励、
支持使我顺利完成了田野。
感谢导师佟新教授对我的支持。她给我自由,让我能够任性地发挥漫无边际的想象力。
她的坚强和乐观总是感染我,让我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保持微笑。感谢她包容我的任性和冲
动。在她身边的5 年,我逐渐学会用一颗炽热而包容的心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不管是在学习
上还是生活中,她对我的鼓励和支持都不断地成为我成长的动力。
感谢沈原老师给我的意见和指导。他对于劳工研究的热忱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对社会现
实的悲悯让我获得珍贵的思考与领悟。他高尚的品格、宽广的心胸、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深深
地影响了我。我在他身上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当代知识分子应当拥有的精神。
感谢卢晖临老师和汪建华、梁自存、孟泉、吴长青、石文博等同学对我的论文提出的意
见。他们珍贵的意见帮助我完成了这篇论文。也感谢同门们不厌其烦地听我介绍那冗长的内
容。感谢师妹慧萍耐心地和我探讨那三个图的结构,并帮我制作讲解的图片。
感谢渠敬东老师和他的黑格尔读书小组。虽然跟着老师只读了半年的黑格尔,但是这
段时间的学习对我来说受益匪浅。这种受益不仅仅是学识上的,更多的是内心的成长。在接
触渠老师之前,我是个自卑、容易焦虑的人。但在黑格尔小组的半年里,我慢慢学会放下自
己的焦虑,还原到一种更为纯真的状态去面对知识、人和事。在那半年前,我在黑暗中摸索
着,渴望找到一种肯定。但在读书小组里,我慢慢发觉一种“university”的重要性,开始
慢慢寻找一种比“肯定”更为重要的东西。后来遇见自杀的TY,再后来在到美国遇见基督
教思想。就像命运安排一样。我慢慢意识到一种比“小我”更为重要的东西。一种天命,一
种责任,以及一种和他人“同命运共呼吸”的感觉。美国的日子比我想象的艰难,遭遇歧视,
有心求学却被一些老师拒之门外,只因为旁听生的身份。但是那种天命和责任感总是能让我
平静下来。在UCLA 的图书馆,静静地读书和思考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享受。沉静在知识里
的快乐总是能让我忘了自己。虽然有的时候遭遇歧视,心里有一点不快,但透过图书馆的玻
璃,望向窗外,那一撇落日的余辉总是能让我平静下来。然后我会想起远在中国的TY,还
有千千万万的中国工人。想起这些的时候,我意识到,那些歧视比起中国工人命运带给我的
紧迫感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美国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重要的。在这一年间,我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还包括内
心的成长。感谢李静君老师的严厉批评。正是她的批评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也感谢龙彦师姐的鼎力帮助。虽然我给她添了很多麻烦,但是她还是耐心地帮助了我。
感谢潘毅老师。她的《中国女工》是我的启蒙书籍。正是在她的《中国女工》的影响
下,我决定从事劳工研究和劳工实践。我在她身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力量。和她的
相处坚定了我前行的脚步。她坚毅的信念一直吸引着我,让我在研究和实践的路上走得更远。
可以说,因为她,我跨进了劳工研究的领域;因为她,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因为她,我结
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认识她,一定是命运的安排。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其他亲人。虽然我的父母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并时时担
心,但他们为了不打扰我,总是克制住自己的情感,不在我面前表现出来。我的母亲总是说,
“我相信你自己能做好的”。就是她的“相信”,给我了无限的勇气。感谢父亲的爱,总是让
我很温暖。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我能够安心地学习和研究。
感谢玉珍姐姐。她不仅教会了我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还锤炼了我的心性。10 年前,当年还在对未来犹豫不决的时候,她的一个建议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很庆幸听从了她的建议,选择了“社会学”作为自己的专业。这一选择
就是10 年。在这10 年,我跌跌撞撞,但玉珍姐姐始终鼓励我。在我遭遇挫折的时候,玉珍
姐姐对我的“相信”让我鼓起勇气,爬起来继续前行。也非常感谢她对我的捶打。她对我的
“严厉”让我突破“小我”,找到了真正安身立命的人生意义。她是唯一一个见证我10 年成
长的人。
感谢上面所有提到过的人。这篇论文属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