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科研人员会觉得,要是文章写得太容易看懂,会容易被据稿,因为会显得结果不重要。个人觉得这是过虑了,审稿人都还是有比较高的专业素养的,会从专业角度去评价文章的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文章不会因为写得太简单而被埋没。爱因斯坦曾说过:“ 如果你不能把它简单地解释出来,那说明你还没有很好的理解它。” 反而是有些科研人员觉得文章本来就没有什么价值,才故意写得很复杂,希望审稿人看得晕乎乎地就通过了。但差的期刊可能就算了,越是好的期刊越不会放过莫名其妙的文章。有些人把文章写得很难很艰深仅仅为了显示自己很聪明,但是其他“外行”人并不笨,只是不清楚一些术语罢了。写得晦涩难懂的文章很难让人有耐心看完,如果文章都没有人愿意读,那作者再聪明又有啥意思呢?
文章的写作风格可以是自我中心式和非自我中心式的。自我中心式是说自己写的一切是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的,不会考虑到读者。而非自我中心式常常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假设读者可能对文章的课题一无所知。当然除了科普文章和新闻外,专业的学术文章很难假设读者对文章一无所知,否则文章就会写得过于冗长。
但是从文章的引用角度上看,科研人员也应该从自我为中心的表达方式中走出来。如果同专业的人都看的很难受,又怎么可能对其他专业的人有帮助呢?现在一年发表的文章的数量那么多,无法吸引别人阅读的文章怎么可能会被引用呢?试着把文章的目标读者的群体再扩大一点,这对自己能把文章发表在更高级别的期刊上也有不少帮助。因为越好的期刊,常常要求文章要有 General Interest,编辑常常用建议发表在更专业的期刊上把一些他们觉得小众的研究直接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