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进行SCI论文写作时从数据的收集到最后定稿都得花很长的时间,尤其是第一稿最为辛苦,整体的写作效率也就跟不上了。虽然很多研生和博后都很优秀,也很努力。 不过由于写作经验不多,出点状况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也是很多导师面临的问题。
不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导师要费心费力项目之一。但是这个过程效率低,出文慢,如果学生只埋头写作可能会耽误新的研究进程,如若每个人都如此,整组的研究效率会降低。事实上,很多导师也会面临手握很多研究成果却苦于没有时间写作的困境。 除了考虑工作效率,还要顾及个人感情。这样的过程既艰辛又痛苦,如果不能找出有效的方法摆脱,可能要一辈子面对同样的问题。并且工作、生活的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最近,找到一个能让学生的SCI论文写作能力迅速提升的方法,理论上能应对以上问题,不过能否成功还看个人造化。
这个方法就是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模块,或画图,或做表,并对每块加以注释。在每次组内讨论时或与导师讨论后不断改进对数据的解释,或提出假设并找出验证假设所需的信息。这样的过程可以在数据刚出来时就开始下手。平时,想到好的想法也及时记录下来,最后可以运用在SCI论文的介绍部分。这些工作与每日生活相关,也没有压力。导师也就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指导,学生也能学到知识又不至于走弯路,待实验做完,文章已初具规模,最后把所有完工的模块拼在一起,加工连接,稍稍修改,第一稿最完成了。
开始时可以请导师来搭建文章的框架,待到熟悉课题时,就可以自己动手了。没有完整的框架,再多的模块堆积也只是豆腐渣工程,所以我的每篇文章都有故事情节,虽不能令人神往,但胜在循序渐进。
所以如此聚沙成塔并按部就班做法,能更有效地节约时间和调动人力。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也希望能化去大家写作SCI论文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