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誉排行网 论文信誉排行网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官方首页
 投稿指南
 写作指导
 职称评审
 文献检索
 期刊科普知识
 非法期刊
 学术不端
期刊分类解释 期刊刊号的解释 医学期刊分类表 核心期刊 期刊查询 (2014-2015)CSSCI来源期刊目录 2008医学核心期刊 政策法规
CSSCI CSCD SSCI 《工程索引》(EI) SCI(科学引文索引)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2014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论文信誉排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写作指导 > 浏览正文
审稿大牛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超级实用!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时间:2016年07月27

Tags:论文信誉排行网 代写论文 论文代写 代发论文 论文代发 学术不端 毕业答辩
 审稿大牛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超级实用!来源:360图书馆 编辑:学君

如果大家仔细看了这些高质量期刊对审稿人审稿的要求或者说直接点,就是对稿件的要求,我想大家心里都有底了。结合我个人的审稿经验,我个人认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应该具有下面十个要素:

 

1)原创性

2)创新性

3)题目合适

4)好的摘要

5)论文组织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6)图表清晰可靠

7)英语表达好,语法拼写等错误少

8)精选参考文献

9LETTER 要求投的文章要适合该期刊

10)可读性,好的文章通俗易懂,有影响力

 

我审稿时看稿件的顺序是题目、摘要、图表、前言、参考文献和正文,我觉得题目、摘要、前言、图表、参考文献很重要,实验部分我觉得其次。大部分期刊的基本要求:原创性、创新性、图表、论证、组织、写作、参考文献。

 

一般国外期刊至少两个审稿人,也有三个甚至还有六七个的,审稿人会有不同的审稿方位和审稿重点,所以按照审稿人意见逐条仔细修改很重要的,当然主编根据多位审稿人的意见,进行综合后给出最终决定的,所以你在写作时要从审稿人的角度去写作尽量方方面面考虑到,语法、语言组织、论文逻辑结构、图表表达,实验结果配合理论、仿真等会更好,如果是快报,当然可以只给出实验结果也行。只有实验数据的文章,除非创新性很强,一般不会发表在高档期刊的。也许有人认为差一点的杂志档次要求应该低一些,实际上,如果你认为档次差一点的期刊要求低一些,这对你会有害处的,不管档次高低,高标准要求自己是最好的,而且现在低一点档次的期刊投稿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在这么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并被录用,高标准是关键因素。

 

至于期刊的审稿周期,我审稿的期刊都要我一个月内审完,我都提前十天审完,如果审稿人一个月内没审完,可以申请延期。当然很好的查询审稿周期方法是:下载该期刊最近五六篇文章,查看摘要下面或者页尾的文章时间信息,会有submitreviseaccept 和 available online 等信息,算算相关时间就能估计该期刊的审稿周期了。

 

现在来谈谈英文文章的写作和注意事项

 

1) 题目:

 

概括性强、体现创新性、精炼

 

题目写作注意事项:

 

英文题目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目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 (后置定语构成。例如: The fabrication of …。短语型题目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目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目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目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 (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目,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题目中的缩略词语: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目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另外,还要注意题目字数的限制,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目字数有所限制,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总的原则是,题目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目词数越少越好。

 

2)摘要:

 

与结论不重复,体现整个文章的结论和思想,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应用等。

 

摘要写作注意事项: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A.英文摘要的时态:

 

时态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 (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

 

B. 英文摘要的语态:

 

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主动语态: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

 

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

 

C. 英文摘要的人称:

 

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 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 describe…To study…To investigate…, To assess…To determine…,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D. 避免一些语法错误:

 

冠词。主要是定冠词 the 易被漏用。the 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 the 时,听者或读者已经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例如:The authorfabricated a new ...The machine is operated with solar energy. 由于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和 an,如 an X ray. 数词。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如 8 turn solenoid inductor…  单复数。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尽量使用短句。因为,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科技期刊涉及专业多,英文更是不易掌握,各行各业甚至表达方式、遣词造句都有区别。多看英文文献,也会有助于我们英文写作及水平的提高。

 

3)引言:

 

主要研究进展,有代表性的同行研究工作,自己与他人工作对比的优势和不足,前言的参考文献选取代表性的、重要的文献。参考文献选取要有代表性,除非那种特殊专业,我觉得参考文献不要参考会议的文章,尤其那些不知名的会议文章引用。文献要尽量全面客观:不要对相似文献避而不引,或者只引别人早期的工作,这会让人感到你对该领域了解不够,甚至是有意回避,就有学风问题的嫌疑。不能过低贬低别人的研究工作,要考虑自己和别人工作的时间差,不在一个时代的研究当然不能说自己比前人好,所以英语用词要注意些,客观些。

 

引言写作注意事项:

 

好的引言相当于文章成功一半,最重要是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层层递进关系。首先: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要尽量的简洁明了。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要用概括性的而不是叙述性的语言来描述。其次:文献的总结回顾。要特别着重笔墨来描写。一方面要把该领域内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全面的概括总结出来,不能有丝毫的遗漏,特别是最新的进展和过去经典文献的引用。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再次:然后就是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明局限要客观。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的缺陷性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最后:就是总结性的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为引言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最后对引言检查。

 

4)讨论:

 

这部分主要描述研究课题的具体内容、方法,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条件,并如实公布有关数据和研究结果等。讨论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实际上,审稿人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审稿人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本研究有什么意义?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审稿人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

 

5)图表:清晰直观、代表性

 

清晰直观是基础,要让审稿人和读者不看正文就明白要表达的意思,代表性无论是自己实验结果还是和别人工作的比较,都要体现重点,无关的数据不要罗列在图表。合理解释每一个参数,合理说明每一个步骤。审稿人没时间考虑细节。程序和参数的合理化显示出你知道你在做什么,而不是凑数据。没理由要找理由,有理由要强调。

 

6)逻辑性:

 

我审稿时碰到作者的结论性错误,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期刊的那篇,后来我给他指出错误并给他参考文献,不要轻易下结论,这很糟糕的。我就觉得这个作者文献还是看少了,特别是理论性的东西,所以他下错误结论。后来在修稿中改正了。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and Packaging Technologies 的那篇,我认为作者没有好好解释实验结果,图中曲线的解释不是很好。比方说,123条曲线不同尺寸(1mm2mm3mm4mm)出现轨迹差不多,但是第 条曲线(5mm)在 轴前半部分和其它四条轨迹差不多,但 轴后半部分曲线确异常,作者只是给出结果,但没解释,我审稿时就提出,怎么解释 5mm 的曲线后半部分与其它四条曲线不同,那 6mm 的曲线又会是什么样子?5mm 是一个关键尺寸么所以在画实验数据图时,特别注意异常点和异常曲线,要解释异常的原因,如果涉及到尺寸的曲线,还要考虑关键尺寸或者临界尺寸。

 

不要指望审稿人疏忽,还是要方方面面考虑文章,毕竟发文章是严格的学术活动。

 

7)语法:

 

写作时注意语言精炼准确,使用长句时不要出现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可以完全避免的。我觉得我审稿的文章,语法错误主要出现在介词、从句、对比语句和长句杂糅的错误。使用长句时注意不要让读者困惑或者产生歧义。介词比如 in on 的混用,还有 of 和 with 的混用,对比语句主要是将 和 两事物,比如实验结果做对比、比较或并列,但出现了语法错误,长句杂糅主要体现在一些从句中,比如定语从句、非限制定语从句等缺少必要的主语、谓语或者其它句子成分。

 

有些研究生说说目前的感觉是没有一篇文章很顺利,说很郁闷,我认为郁闷是暂时的,后面会好起来的。特别是发第一篇外文,那种感觉我想每个研究生都会兴奋的。所以为了那种感觉,多多努力:)。郁闷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吧:(1)没有课题或基金;(2)与导师关系搞僵,开展工作受阻;(3)选题不好或者偏门;(4)生活拮据,为经济受累,无心做科研;(5)实验不顺,理论不懂;(6)写作不行;(7)投稿老是被拒;(8)软件不会使用,模拟仿真等不会。等等。

 

下面提些我个人的建议:

 

1. 多看看文献,了解同行工作,掌握研究方向动态,找出自己的创新。

 

这种创新不是指 *** 性的,这个很难。我认为创新可以这么划分吧 *** 命性创新、革新性创新、理论性创新或技术性创新、实验上创 *** 革命性创新是那种划时代的,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影响革新性 *** 比革命性创新次之;后面创新影响大体逐渐减弱;如果在文章中涉及理论部分,就要参考文献了,有些文献会给出相关理论的,免得犯了错误:在文章中轻易下结论。模拟、仿真那一块可以查看有没有相关文献,看人家用什么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然后学习该软件。

 

2. 不怕据稿,总结审稿意见,找出自己工作不足,再补充数据、理论、提高写作等。

 

拒稿越多,说明离中稿就越近了。要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如何对待被杂志拒绝的论文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妨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实际上,影响因子不同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是会发生的。

 

3. 多请教别人或者去学术论坛,学习投稿、写作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4. 认真阅读和使用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的英文表述有多种,常见的是 Instruction for Authors、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Authors' GuidelinesGuidelines for AuthorsAdvice to Contributors、 Advice to Authors、 Information for Authors 等。几乎所有的英文生物医学期刊都定期刊登投稿须知,尽管各期刊投稿须知的内容不尽相同、细节繁简不一,但目的都一样帮助作者更为成功地投稿,使论文发表过程更为简捷而有效。阅读并遵循投稿须知的意义:了解刊物的重要信息,如办刊宗旨、征求稿件的范围、栏目设置、投稿要求、审稿程序、从投稿到接受或退稿的时间、发稿率、发行量等。指导论文写作并加快论文发表:(1)用较少的时间决定拟投文章的栏目及格式(如行间距、可接受的文旁边界、纸张大小、参考文献及图表格式)。(2)加快审稿过程。(3)减少退修次数。(4)文章发表后,很少或无错误。简言之,认真阅读并遵循投稿须知,可以使你的文章更容易、更快捷、更准确的发表。阅读投稿须知越仔细、越认真,投稿的成功率越高。

投稿,审稿,都别任性

编辑:慕容鸣剑 来源:科学网

最近科学网里讨论投稿审稿的博文特别多,看过之后不禁联想起最近两年遇到的一个投稿和审稿的故事。作为科研青椒,也没投过几篇,自然也没审过几篇稿子,但遇到如此有趣的事儿,也是头一遭。借此新年到来之际,与大家分享,看其中蕴含哪些经验和教训。

 

故事的开头起源于四年前,那时我刚毕业入行不久,一心琢磨着做出点有分量的研究工作来。后来读到同行J君的一篇paper,和老板讨论中获得了一个idea,于是开始了整整一年的忙碌准备样品并申请国外的实验机时(样品量非常巨大,几乎是其他测量手段的数千上万倍)。2011年初的时候,远赴北美,冒着零下四十度的冰雪严寒,苦熬了25天,一个人在线看完了春晚,接着回国后又遥控了25天,整整花了50天完成了这个实验(通常一个实验只有7-8天)。至于后来数据分析以及和理论合作者的数值计算等又过去了数月,终于有了较为明确的结论,已是近年底。赶巧的是,此时在日本正要召开一次国际学术大会,我便把这份倾注心血的研究摘要投了过去。很荣幸,作为第一次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的土鳖获得了一次贴Poster的机会(做报告的都是世界顶级大牛,距离太远有点美)。于是乎,满怀憧憬去了日本开会。会议注册完后拿到论文摘要集,猛然发现其中一个题目和我的海报极其类似,细读下去发现这位H君做的工作居然同样源自于J君的那篇paper。心想不好,万一他要是先投稿发表了,那我一年多的累死累活就全部付诸东流了。于是,海报讨论时间我找到这位日本学生在他海报面前热情地聊了起来,我发现了他分析数据的一些问题,跟他指了出来,希望他重新考虑分析方法。可惜的是,这位H君小弟英语有点糟糕,是比我这蹩脚英语还要糟糕的那种,于是两人都不知所云说了很久。最后我忍不住问他,这个工作到底投稿了没有?他很无奈地摇摇头,说导师还要修改讨论,现在着急毕业,又没论文,也愁着呢。原来日本研究生也和咱们一样,白天愁论文,晚上愁那啥。既然如此,我的工作便还有机会,会议结束后我赶紧整理数据、绘制图表、撰写论文、修改投稿。补充一句,H君日本小弟因为和我的讨论吸引了不少观众,那次大会他获得了Poster奖励,也算意外之喜。

 

我的论文投到了J君发表的那个杂志,算是领域内的主流期刊,姑且叫做期刊A吧,影响因子应该在3.5-4.0左右。投出去后,又焦急等待了数周,期间我时常到处去搜H君和他老板的名字,居然一无所获,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投稿或发表没有。后来我收到了编辑回信,说论文已被接收,第一遍看邮件时居然没找到审稿意见,后来细看才发现在最下面几行,大致写了:“这个研究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结果非常可靠,尽管他们的结论和已有工作(指J君论文)相比不是很新,但提供了许多其他的重要信息,因此推荐发表。修改意见只有一个:有个单词的一个字母拼错了,请改过来”。这是我遇到最Nice的审稿意见,全文只要改一个字母!我们猜想估计是文章写得太长(十几页),审稿人也懒得细看,觉得分量足够发表也就完了。当然,我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实际上在proof上还发现了不少拼写和语法错误,都一一改正。总之,我的论文非常顺利地发表了。转眼已经是2012年中旬,我起初还惦记着H君的文章有没有出来,后来也就慢慢淡忘了。也许他发表在日本国内杂志上吧,而我们图书馆对很多日本杂志都没有权限,也看不到。既然没影响到我的paper发表,那就算了呗。

 

就这样又过去一年,2013年中旬的时候收到一份来自期刊B的审稿请求,一看题目有点熟悉,因为几乎和我那篇paper一样,再一看作者和摘要,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H君的paper!令我难以想通的是,为什么时隔两年后他才投稿?不过等我大致读完他的文章就明白了,原来他分析来分析去,得出的结论=J君paper+我的paper,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任何新的结论,而且文章里的英文也写得不怎么顺畅。因此,我怀疑是当年他忙于毕业找工作,而导师又拖着没给他改论文,后来投期刊A的时候,估计我的paper已经发表了。在这种情况下,期刊A是不大可能再接受一个极其类似而结论又相同的paper的,更何况他的分析方法是完全按照J君做法,而数据量又远远不如我的那篇文章,所以命运只能是被拒稿。这么一耽误,他只能转投到略低一档的期刊B了(影响因子2.5-3.0左右).我认真地读了他的文章,发现这家伙为了充实文章内容,在里面写了不少其实和他研究不大相关的背景,包括结果讨论也是如此。于是,我洋洋洒洒写了一通审稿意见,要求Major Revision后resubmit。其实只要他按照我说的要求改一改是肯定要被接收的,我也就此没太注意这篇paper的去向。

 

转眼又是一年,2014年的时候,我往期刊B投了一篇稿子,突然想起H君的paper,于是登陆系统去查了查到底发表没有。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被拒稿了!我怀着十分愧疚和不安的心情找到了其他人审稿意见,生怕是因为我那一堆得意忘形的审稿意见而影响了这篇论文的接收。一看其他两个审稿人都是说,这篇工作和J君及我的paper内容相近,虽然新意不足,但也确认前人的研究结论是对的也不错,在这个期刊上发表也差不多,建议直接接收,不用改了!(可以猜测,其中一个审稿人就是J君本人)这下我可搞懵了,三个审稿意见,一个建议修改,另两个建议直接接收,可是最终编辑的决定是——拒稿!?有木有搞错!读到编辑回信时候才终于明白拒稿原因——得分太低!原来这个期刊最近几年有了个硬性要求,所有接收paper必须得到审稿人平均分20分以上(满分30分)。我虽然写了那么多修改意见,但还是给了H君一个高分24分,由此估计,另两个审稿人给的分数可能都低于18分,直接了导致悲剧的结局。哎,可怜的H君,好不容易毕业找到工作,想把之前的paper发出来,还是被毙了。怪就怪任性的审稿人,您都建议直接接收发表了,为毛还要打这么低的分数啊?还好的是,我自己如释重负,反正这不是我的错!H君,冤有头债有主,你可别怪我哈。

 

事情还没完。又过了几个月,我又收到一份审稿请求,一看标题和作者,惊呆了——还是H君这篇paper,又入我手!可怜的兄弟,他又转投了另外一个期刊C,影响因子为1.0左右。如此一篇小文章,连降三级,都或多或少与我相关。因为期刊C的编辑和我是同行熟人,一看这篇投稿就发邮件问我是否愿意审稿。我把之前的情况和编辑说了,再看H君的paper已经完全按照我之前的审稿意见详细修改了,这次真的不能再难为人家了,过吧。为了掩饰下自己(怕H君认为之前拒稿是因为我的那份意见),模仿J君的审稿口吻回了意见,同意直接接收发表,编辑也很快接收了这篇文章。最终,拖了三年之久,H君这篇小论文终于在期刊C上得以发表,修成正果。但愿这对他评职称不会有任何影响,上天保佑。

 

回顾这段有趣的审稿和投稿经历,得出一个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 做研究决不能拖拉,有了idea一定要努力push,不管任务有多难,总是有希望完成的,一鼓作气,不到论文发表决不停歇(最好是还有后续工作);

2. 论文投稿一定要及时,多少导师压着学生的paper不理不改不投,耽误了时机甚至影响其毕业?

3. 即便是follow别人的研究工作,只要做的更加深入、系统、具体,总是能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发表价值,但是如果做的单薄,就难免被审稿人诟病而被拒稿;

4. 审稿应该认真仔细些,不仅需要通读细读全文,也要提出准确中肯的意见,还得认认真真参照杂志审稿要求打分。试问有多少人认为光有审稿意见足矣,而打分只是随便打打的?

5. 要学会从审稿意见中推测审稿人是谁,如果被拒稿,改投其他期刊后在建议审稿人里把之前可能是给好意见的那位加上,而对于给苛刻难以对付的审稿意见那位,就建议编辑规避,这样也许可以加速文章审稿和被接收的进程。

 

总之一句话,审稿也好,投稿也罢,都别太任性。


免责申明: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客服EMAIL:lunwenpaih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