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章”传统,特别强调“练笔”。啥意思呢?就是叫你多写。写得多了,积累的写作经验多了,文章就慢慢漂亮起来了。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文章传统,特别看重文章的“漂亮”与否。比如你把文章拿给缺牙的老先生看,比如拿给钱钟书、季羡林等大爷看吧。这些老古董首先会指出你的文章哪哪哪儿不通;哪哪哪儿文字用得不雅;别的问题,他俩不大关心,或者说也不知道咋关心。
过分强调文字的漂亮,所以中国人写文章特别喜欢玩儿花架子,做表面功夫特来劲儿,思想比较保守,思维比较僵化,自然,中国文字也很丰富,但科学很不发达。
说中国文字比较丰富,有个例子不知道合适不:英语一个词儿可以多解,即有“以一当十”之效;而汉语呢?一个意思常配以多个词儿加以应对。比如高兴、欢喜、兴奋、快乐、欣喜、愉悦……如此等等,一个意思或差不多的意思,有很多个词儿来表示;而英语大约也就一两个词儿而已。比如我女儿帮我翻译文章,英语中的“公转”这个词儿,也有“革命”的意思。我问女儿:你是不是翻错了?咋“公转”你翻成“革命”了?女儿嘲笑我是“猪”也。
待会儿再继续,高潮在后面,老婆叫我去遛狗,然后逛街,回来继续……
回到正题:什么文章才是好文章?
我觉得,中国真正的好文章不多,买椟还珠、有椟无珠的“漂亮”文章倒是成堆。
因为中国的文章主流传统把事情搞反了:不是文字为思想服务,而是思想为文字服务。长此以往,思想衰退,文字发达。
真正的好文章,思想是第一要素。思维是第二要素,有了这两大要素,文字问题将不是问题。
文字的首要功能是准确无误地传达思想,漂亮与否,人言人殊。特别是自然科学论文,你要玩文字技巧,恐怕是画蛇添足。
你若真有思想,思维慎密的话,表述起来自然水到渠成;你若没有思想,思维必然糊涂,再花哨的文字功夫都是白搭,谁也不知道你在说啥;包括你自己也不知道。
我们经常说某人的文章表述问题不清楚,是语言功夫问题,其实是他的思维不清楚,是思维问题。
你注意看看高考的高分作文,大多没啥思想,就是在比文字的“漂亮”。阅卷者也喜欢看这个,因为阅卷者就没啥思想。
反驳我的跟帖者喜欢挑刺儿,不会看也看不出我的高级思想,就是没思想的表现,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牺牲品也。
敝文从来就是传达高级思想,要善于揣摩其中的高级思想,若要鸡蛋里挑骨头,我搞不过你。鸡蛋里挑骨头,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国人的强项。他们自己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思想。
我得承认,我的高级思想里面有很多毛病,牛顿的毛病不是也让老爱改善了么?对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