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青椒、博士后等人员,获得一个社科基金是非常重要的。从最现实的讲,博士后要申请教职,手上有一个社科(青年)基金,那是可以加分的。对(教研系列)青椒,很多大学都采用“铁牛轨”制(tenure-track,官方译名为“准聘-长聘”制),按工作契约,非升即走(up-or-out),其中一个硬指标是在两个聘期6年内必须获得一个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否则就难以从准聘助理教授晋升为准聘副教授(或准聘副教授晋升为长聘副教授)。现在很多大学对“中椒”副教授晋升教授的一个硬指标是,必须有一项国家社科基金,否则免谈。
当然,如果你说申请基金太“俗气”了,不愿意在申请基金上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完全跟着兴趣走,自由自在地做研究,要做像张益唐、韩CHY那样的学者,那是你的学术自由。据说,在现实中,顶级985大学 PQU的很多人文社科学者都不愿意申请基金,但照样作出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这里谈谈社科基金申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社科基金是学术导向的,学术研究是问题导向的。如何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好的研究问题,直观地形象地说,就是一个让评委“眼睛一亮”的问题。如果你基金申请书的“课题名称”,能让评委感到眼睛一亮,那你的申请书“中”的可能性就有五六分了。
社科基金研究问题从哪里来?一个说法是选择《课题指南》中的题目对号入座。据一个评委说:对于申请面上项目,《课题指南》上的题目都是仅供参考的,可以置之不理。社科基金申请的研究问题,套用一句俗话,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来源于本土,但要超越本土而具有世界意义。要在一定的学术背景下提炼出研究问题。
网上一个段子(略有修改),具有通用性,可以较好地说明如何“提炼”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