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毕业论文,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当然,这里主要是指文科生,或者理科生做的文科题目的,有一个经常发生的通病,就是想要做的题目通常都很大。
而导师或者其他评阅人所提出的意见,几乎都是要求他们把题目做得小一点,更具体一点。可是在开题时,虽然也有导师的提醒,但学生们几乎依然会犯这样的错误。
多年前,我去检查外语系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个女生,经常在学校电视台担任播音主持人,主持得也算是不错。结果她的论文居然是:中美两国播音主持的异同。大致是这样一个题目,我记不太准确了。我看了之后,实在忍不住哑然失笑。
首先,这样的题目,居然她的导师就没有过问?
这个题目就她这么个孩子,能做吗?
她看过或者听过美国的多少播音主持人的节目,她又看过或者听过多少中国播音主持人的节目?她还得上她的专业课,她还得干她的业余主持工作,她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去做这样的功课?如果以上她都没有做过,或者做得远远不够,她凭什么能写这样的一篇论文?
所以首要的责任不在她,而在她的导师。而她的导师居然就能把这样的题目放过关,真有点岂有此理。
这就看出一个问题,越是对自己想写的论文题目了解得少的,他们的题目往往会做得越大。因为他们知道得很少,如果不用大题目来填那些他们不知道的空白,这样一篇论文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写的。所以他们必然会东拼西凑,拉来一些相干不相干的资料,随意而且胡乱地填充到这样的论文之中,这样才会制造出一篇看上去篇幅和字数都勉强说得过去的论文。至于论文本身质量如何,他们已经根本顾不上了。
有的学生也是一上来,就是全国范围的问题,或者国际方面的问题。他们对于他们所涉及题目在全国了解的情况根本就是少之又少,对于所谓国际领域中所涉及的情况同样也是提不起来。可是他们如果不写出这么大的题目,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从哪下手。
学生在开题答辩时,答辩的老师们经常都要求学生们把现在所做的题目做小,再做小一点。因为你根本就做不大。硬要做大,就是空洞,就是瞎掰。
本科生出现这样的问题虽然也不应该,但还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这样的论文到底应该怎么样做。到了研究生阶段,如果还是这个毛病,那说明他(她)在研究生阶段所受到的基本训练实在太可怜了,甚至可以看成是基本不合格。
在研究生阶段,要写毕业论文,不是从题目入手,而应该是从材料入手。
很多人一开始就说对某个领域的某个题目有兴趣。觉得这一定能做得出彩。可是在他们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他们想要找到能够佐证他们自身观点的资料,几乎很少能找到。而能找到的资料,要么与他想要说明的观点没有太大的关联,要么就是与他想要说明的观点相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再退回去另找题目?时间已经不够了。如果硬着头皮做下去,那么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这么一个鸡肋的局面,该怎么收拾?
所以,在研究生准备论文的阶段,可以先想出一个大致的领域,而不是带有自己观点的题目,然后去大量阅读,大量地去收集资料。在读到足够多的资料之后,再从中概括这些资料所反映出的观点。
如果写二到三万字的硕士论文,至少要收集五万字以上的资料。如果要写超过十万字的博士论文,估计要收集或者阅读五十万字以上的资料。都不能比这再少了。可是,我们现在的研究生,他们的阅读量到底能有多少?他们自己心里有没有数?他们导师的心里有没有数?现在似乎在很多人那里,都是一笔糊涂账,或者根本就是一盆浆子。
只有在收集了足够的资料之后,才有可能把题目定得合乎要求,也才能适合自己写论文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资料,你做的题目想要把它具体得更小一点,也不太容易。因为你不知道拿什么东西让你的论文看起来更饱满。而收集资料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而且相当辛苦。读资料是一个很枯燥的事情,但是也是写论文所必须要经历过的事情。
这只是关于文科论文写作中的一点体会,其实不只是学位论文,就是平常写的学术论文,情况也差不太多。
对于在学术界中的所谓权威观点,或者所谓已经成形,很少受到质疑的观点,其中肯定多少都有一点值得质疑的因素,或者内容。质疑要有根据,根据就来自大量阅读的资料之中。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这几乎就是一个常识。被质疑的问题,或者观点,要写出文章来,那个题目也不会很大,仍然都要从小处着手,所谓以小见大的道理。
再有,真要写大题目的东西,在大多数情况下,远不是一篇论文能承担得起的,那需要一部著作。博士论文篇幅再大,从准确的意义上说,仍然只是一篇论文,如果说到涉及更大题目的著作,一篇博士论文的分量还是有限的。
其实,做学问,未必一定要做大文章、大著作,小文章、小著作照样也能做出彩来。关键是愿不愿意下功夫,下那种又苦又笨的功夫。如果想不下那种又苦又笨的功夫就想拿出像样的成果来,那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