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梗概
研究者们该如何避免抄袭,进而增加论文发表的机会呢?以下是美国期刊专家AJE为论文写作的每一个步骤提供 建议和想法:
学术论文是基于并通常需要引用 已发表的著作。论文的发表对取得 学术上的成功至关重要。然而,不 合适的引用或重复使用已发表过的 学术内容,不但会降低发表论文的 可能性,还有可能影响到您的学术 事业前景。
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把抄袭定义 为“使用他人的学术见解、进程、 结果或者文字而没有合适地归功于 别人”。换句话说,抄袭就是错误 地把别人的原创学术见解归功于自 己。实际上,“抄袭”这个单词的 拉丁词根意味着绑架或者偷窃。这 种偷窃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抄袭行为会降低一个研究者的可信度, 还会导致学术文章被拒稿或撤稿, 甚至导致研究者被所在的大学或者 研究机构除名。
不幸的是,某些人仍然还是会出 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试图抄袭,比 如,发表论文带来的压力;被学术 界认可及渴望升职的欲望;英文写 作能力不足的焦虑;不能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复杂想法的困境。抄袭通 常被认为是有意为之,但有时却 也可能是无意的。写作时的粗心大 意、过多的依赖寥寥无几的参考文 献、盲目地信奉“模仿是奉承的最 佳形式” 、缺乏对什么是抄袭的理解等,都有可能导致无意的学术偷 窃。两种最为常见的抄袭模式是:
一字不差的抄袭:从别人的著作完 全一字不落的复制。如果直接复制 了不同文献的内容,这种形式的抄 袭将被认为是东拼西凑。
抄袭别人的学术见解:提到别人独 特的学术见解而不明确指明该见解 的文献来源。这里的学术见解包括 理论、说明、数据、方法、观念或 者新术语。值得注意的是,用您自 己的语言解释也算抄袭。
此外,还有好几种不太常见但是
仍然算是抄袭的形式,进行学术写 作时都应该避免,包括:
不严谨的释义:对他人的著作转述 时仅仅进行了略微的改变,沿用他 人的逻辑且保持了大多数或者全部 的学术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他人 的逻辑也是学术见解的一部分。
抄袭其他文献:没有引用已发表 的、非学术文献的内容。任何对您 论文有贡献的书籍、网页、博客、 讲座和个人之间的交流(包括对还 没发表的学术见解的描述),都应 当与期刊论文一样被注释和引用。
自我抄袭和重复发表:少量(比如 重复使用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研究 方法部分的一个段落)或大量(比如在两个不同的期刊上发表相同的 论文)重复使用您之前已经发表的 文字。这也许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 种抄袭方式。尽管自我抄袭和重复 发表不是剽窃他人原创学术见解, 但是这种行为也是不道德的。特别 是许多期刊都要求您确认论文没有 在别的期刊重复发表,这种做法有 可能违反版权法。
由于通过互联网络获取文献的便 利性,轻易地进行“复制-粘贴”即 可,而且需要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上 频繁发表论文的压力,抄袭现象越 来越多。PNAS的报告表明:有10% 的期刊论文因为抄袭他人的学术见 解被撤稿,还有14%因为重复发表 被撤稿。尽管如此,随着学术界对 抄袭行为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窃 取学术见解的行为被曝光。
对于学术文献非常熟悉的同行评 审员可能会发现与已发表过的论文 上的相似的数据或者文字,并且会 将抄袭行为通报期刊。论文写作风 格或流畅度的不一致;论文中含有 从相关文献复制的、与论文不相关 的学术见解等都可能会让人认为论 文有抄袭的嫌疑。此外,很多学术 期刊已开始使用抄袭检测工具(比 如说CrossCheck)来对投稿的论 文与大量已发表论文的数据库进行 检索对比。
容易辨认的抄袭方式和不常见的 抄袭方式都不被学术论文发表界容 忍。研究者们该如何避免抄袭,进 而增加论文发表的机会呢?以下是我们为论文写作的每一个步骤提供 建议和想法:
第一步:在写作之前,在您看文献 的时候,要十分谨慎地记录下您所 有参考文献的来源。管理文献引用 的软件,如Zotero、ReadCube 和 EndNote在这个初始阶段都非常 有帮助。
第二步:在写作的时候,不要去直 接参考您引用的文献,这样就可以 避免无意识地复制行为。同时参考 多篇文献并尽可能多引用文献,以 保证引用内容的多样性。请参见下 文获取更多关于什么时候应该引用 文献的信息。
第三步:在写作以后,检查您的文 稿和文献引用列表,保证所有合适 的参考文献来源都被正确地引用。 此外,用Turnitin、iThenticate、 eTBLAST和其他检测工具来检查您 的文稿以便避免无意的抄袭。
总的来说,研究者们应当避免各 种抄袭行为。多花一些时间,用您 自己的语言来写作,会让您的著作 更有影响力。
什么时候需要引用:
什么时候不需要引用:
尾注
-
http://ori.dhhs.gov/definition-misconduct
-
http://www.pnas.org/content/109/42/17028.long
-
http://owl.english.purdue.edu/owl/resource/5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