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发表是一个老少咸宜、历久弥新的话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图谋既不算“老生”,也不算“新生”,但不知谈了多少回,或许今后还会谈下去。
我对论文发表是有些体会的,部分源自自身经历,部分源自旁观者视角,也有部分源自道听途说。认识事物有过程、也有变量,阶段性认识、即时性认识,不大可能是客观的,也不见得是正确的。我近年发表的论文屈指可数,但或许也算“笔耕不辍”,比如坚持写图谋博客、坚持给《图书馆报》投稿、坚持出版图书等等。内心还是有梦想的,比如期待学问精进,能有“高质量”或“高水平”论文发表。说来惭愧,科研评价导向变幻莫测,对于以刊评文、高被引或热点评文,个人不以为然,我所向往的“高质量”或“高水平”其实也是虚幻的,并不见得能够“自圆其说且同行认可”。我认为检验标准是““实践”,是否有“实践”价值?是否值得“实践”?“实践”成绩如何?……当前许多“高质量”“高水平”论文,似乎大多亦泛善可陈。以图书情报成果为例,获得省部级成果奖的论文论著有不少,但是有多少被广泛关注、广泛认可呢?
论文发表是不容易的,如果容易,或者太容易,“成就感”“获得感”估计大打折扣。论文发表的目的并不“单纯”,更不“单一”,夹杂着种种隐性的或显性的诉求。论文发表的过程,通常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不见得是光明的(比如有一部分,投着投着就“夭折”了)。论文发表的结果,有的有好结果,有的并没有好结果……
有部分师友可能认为我论文发表容易,有的还寄与期望甚至厚望,估计大多场合是“令人失望”的。因为我的能力和水平实在是太有限了,既没有神功护体,也没有秘籍宝典,凭借的是“笨手笨脚找东西”之类,乏善可陈。有些场合,我还笨嘴拙舌,不知如何应对。比如友人有篇稿子,稿子辗转投了多处均被退稿。我的答复是:“现在确实是越来越不容易了。当前的用稿取向也是存在问题的。欲提升命中率,各刊的用稿取向宜作进一步了解。”我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词。
笔者《感悟科研》博文,有位研究员发表了一条评论:“我认为,社科方面的工作,不应该急着申请项目,而是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先做一些工作,发表后再申请项目会好些,反正社科项目个人就能干,不像理工科的事情,往往一个人干不了。”笔者回复如下:“可能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图景,更多的是设想。身在此山中,会有另一番感受。关于申请项目,不大可能是随心所欲的,比如有些学校有明文规定,没有某个级别的项目(或多少科研经费),博导是不能招博士研究生的;关于成果发表,理想的状态是,适可而止,发表多了说没有立项意义,即便立项了,后期再突破可能会比较困难,结题会比较痛苦;关于社科项目个人就能干,当下,一个人能干的非常少,留意立项结果及已结题成果,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体会。另,您的这个观点,按这个思路走,适合朝国家社科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努力。”上述问答,或许也一定程度上体现论文发表之不易。
论文在许多人心目中,像一朵朵美丽的玫瑰花。赏花也好,摘花也罢,每一朵花下面都有刺,无论您是否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