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自我实现服务。通过对时间进行有效地管理,可以实现科学地制定计划并按部就班地执行。具体而言,时间管理的好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培养执行力。执行力是能够把事情做成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凡事未必能事事遂心,制定的计划也未必能够详细考虑到所有方方面面。通过时间管理不断自我提升,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备有预案,遇事时便可沉着应对,从而保障较高的执行力。通过做事和执行,还可以使人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保证后续能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
2. 减少拖延。很多本科生长时间停留在执行力较弱的层面,有想法、有思考、也想做点事,但目标却经常因各种原因而搁置。因为其执行力较弱,遇事经常拖延,使其内心不够自信,朋友家人亦很难将重要事宜相托付。久而久之,不但对本科生做事益处甚微,对其身心亦是有所损害。
3. 拥有更多的时间。通过时间管理了解自己的时间消费情况,尝试将不必要的事宜从计划清单中删除或者降低其时间消耗,而将节约出来的宝贵时间用来做更多喜欢、重要之事。例如,可以花时间多陪陪父母及家人,读读自己喜欢的书等等。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不仅身心得到放松并获得力量,并且可以引发对人生的更高维度的思考和认知。
一般而言,达到有效时间管理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1. 量化时间。需要采用计时器等精确计时手段对个人时间消费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详细的定量统计,从而精确的了解并详细获知个人的基本情况:诸如做重要事宜、常见事宜的时间花费。如果事前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可以对计划的进度及完成情况与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分析。重点需要统计的事宜包括日常和重要事宜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日常事宜,诸如吃饭、睡觉、上网、运动、上课、写作业等等。部分日常事宜花费的时间未必很多,但因每天都会做,积累起来也非常可观,需要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是重要事宜,诸如参加竞赛、加入科研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担任班级干部等等。这类事宜花费时间较多,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对其时间花费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和统计。建议在对时间进行量化统计时,对每天的时间消费及其所做事宜进行详细的记录,这对后续总结、梳理大有裨益。总之,时间的有效管理首先需要对自己的时间消费有一个充分的定量了解,务必尽可能准确、详实的进行统计。
2. 数据分析。有了上述各种详实的资料后,便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时间数据的分析。本科生可以从若干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每日的日常作息规律(起床、吃饭、睡觉等等)、各种事宜在每日时间消费中的比重、周尺度及以上的时间消费统计、重要事宜所需的实际时间、工作效率(有效的时间与投入的时间之比值)、执行力(是否能按照既定计划坚决地执行下去)、个人的承受力(大强度工作下能保持的精神集中、有效推进的时间长度)、做事节奏(顺序的合理恰当)、物品的秩序(物品应放置在计划好的地方,不要乱放)、内心秩序(不因困难、外界干扰而心神不宁)等等。通过这些详细的数据分析,本科生可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并对其核心因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为下一步解决问题铺路。
3. 反思提升。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详细思考个人各个方面可以提高的空间,从而学会更科学地制定计划并执行。例如,某学生通过统计发现时间严重不足,去了日常的上课、作业、讨论以外,承担的很多社团工作所能用的时间捉襟见肘,长期疲于应付。那么对此情况需要做一番深入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有若干个:视个人承受力酌情增加工作时间(可能要放弃周末的部分休息时间),从而拥有更多的时间处理社团事务;提高工作效率,压缩写作业等等其他事务的时间,从而保证自己喜欢的社团事宜有效进行;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见效,需要考虑放弃部分甚至全部的社团工作,至少在以后承接任务时要极度慎重,知道自己需要放弃很多休息时间才能将任务完成。
总之,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地统计、分析、反思、总结、提升和实践,对解决本科生当前存在的诸多困惑大有帮助。若长期坚持,定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做事、为人习惯,不但自己身心愉悦,而且朋友和家人也会融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