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阅读关
研究生入学经过一个学期理论文化课学习后,在导师指导下进入研究课题,同时也大致有了研究方向,由此便进入了文献阅读阶段。文献阅读是做学问的基础,似乎难倒了大部分学生。文献阅读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基本学术素养,关系着研究生学术视野和品位,并且还影响着选题质量以及未来三年科研工作进展是否顺畅。相当部分研究生不知道如何开展文献阅读,致使整个研究生期间的研究工作没有进入状态和角色,影响极其深远。
如何突破文献阅读关,是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的第一道障碍。如果突破文献阅读关,研究生应该对方向内主要专业学术名词有较为准确和深刻的认识,对英文专业术语比较熟悉。能快速流畅地阅读专业中英文论文,并快速找出论文的创新点、贡献以及不足。对领域国内外进展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尤其是最新进展、研究难点有比较好的把握。对国内外研究领域的主要机构、科研团队、主要学者以及他们的传统特色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研究选题关
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的初期,导师会给个大方向,还会给出较为具体的选题、甚至研究内容。但,这都是导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课题情况,而给出的大致框架,其实里面还具有很大弹性。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研究方向的微调,研究内容的调整,研究方案的修改,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导师的指派。
研究生要根据自己前期阅读情况,根据研究领域发展态势和个人的学科背景、知识储备,对研究选题进行调整,形成适合自己、符合学科发展的个性化的选题,并提出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案。这种通过自己学习和思考,对研究选题进行调整和重新定位,是对导师给出选题的个人认识和解读,也是为接下来研究工作进入自己轨道的必然过渡。
因为导师通常给出的选题方向比较模糊,研究生知识储备和理论结构框架与导师并不能完全匹配,往往研究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导师给出选题的内涵。因此,需要在阅读文献过程中,逐步增进对选题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本人个性化的内在认识和解读,需要将相应内容进行调整。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便由科研的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和主导者,从而获得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激发了科研热情和激情,让科研进入了自己的轨道。
3.理论方法关
研究生文献阅读过程中,提出研究方案过程中,都有一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即研究领域内通常有非常重要,而且还相当有难度的理论需要搞懂。几乎每个研究,里面都有研究的理论方法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核心的问题。例如,不管是地貌学、水文学、生态学,还是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学,具体研究里面都要涉及到相关的理论问题,而能否通过独立自主将理论吃透,成为能否开展研究的关键。
这些理论方法通常有一定难度和门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反复学习,并非轻而易举地学通。理论方法的梳理和学习,是自己属于某个具体专业标识的关键。突破研究方向的理论关,通常需要专业基础知识,需要数学基础和专业理解。如果不能突破这个关口,研究生的论文阅读是肤浅的,不是深刻透彻的。如果不能突破这个关口,研究生提出的研究方案其实是自身并不能解决的,甚至没有真正理解的。
阅读论文过程中,能否快速弄明白论文里面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这体现了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如果能较为高效、系统地突破本研究方向的理论方法关,尤其是能快速学习有难度门槛的新理论、新方法,突破理论方法的难关,研究生研究工作将进入新阶段。
4.数据获取关
研究生通过文献阅读关、研究选题关、理论方法关之后,便进入了数据获取关。数据获取关包括野外试验和室内实验两个层次。研究生要制定科学系统、切实可行的野外调查和观测试验方案,并且要到野外经过解决实际困难,历经艰辛获得第一手的调查或者观测数据。许多学生想的很多,但是到野外缺乏相应能力,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无法获得足额科考的数据,进而影响了研究进展。
室内实验包括科学试验、样品测试,这需要经过大量学习、反复论证,符合科学规范和专业要求,并且需要协调仪器设备,购买耗材,投入大量精力,还要有各种实验失败的心理冲击。其中掌握试验方法、协调仪器设备、运筹好时间与人员安排等,都直接影响研究生室内实验的效率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数据处理关
突破了数据缺乏瓶颈,手里有了研究所需数据后,研究便进入了数据处理关。这个环节也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数据分析与表达;一个是专业模型的计算实现。数据分析与表达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功,这里需要熟悉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掌握主流数据处理分析软件,能做出规范、美观的图表,对研究结果有个较为科学清楚的表达。这个环节虽然基础,其实,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一直到毕业做的还不够好。
专业模型计算是研究最有难度的一个环节,当然也是研究工作核心环节。这是突破理论方法认识关后的实践操作,这需要对专业模型有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常常还需要懂程序语言才能做得更加专业和透彻。如果简单地使用领域内主流模型,那样只能做区域、个例性研究,往往属于重复工作,创新和贡献通常不足。如果要对模型进行改进,需要在理论方法上有新认识,并且还要掌握程序语言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甚至提出新模型,显然后者难度极大。
6.论文撰写投稿关
现在研究生便进入了论文撰写关。需要对研究背景、数据方法有个较好的介绍,对研究结果进行清晰明了的介绍,尤其是抓住重点的介绍。讨论部分体现了研究生思辨能力和专业是否扎实,往往是研究生初写论文的障碍。研究生常常将研究结果、讨论、结论都难以分清,这一方面因为阅读量不够,一方面因为刚开始从事学术论文撰写经验缺乏。
论文撰写看似简单,但因人而异,这不仅受研究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而且还与个人科研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有关,往往成为很多研究生科研路上的拦路虎,原本很容易写出来的学术论文长期拖延而不决,成为读研究生阶段的最后障碍。
论文撰写完之后需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由此便进入了论文投稿阶段。投稿需要撰写投稿说明,格式排版以及各种投稿准备和上传操作,之后便进入或长或短的评审等待期。评审意见回来之后,就是如何认真地回复评审人的意见。论文投稿阶段有很多注意事项,也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长期积累、广泛交流、逐步提高。
以上大致梳理了研究生攻读学位所要经历的六大关口,不同学科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大致都会经历这些关口。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真是不断突破这些关口,进而积累了个人科研经验,提高了个人科研能力。除了以上具体的科研路上六大关外,其实,研究生读研生涯最大的敌人,并非是学术的枯燥与艰涩,而是自我管理失效所带来的任性与放逐、孤独与无奈、困惑与迷茫、煎熬与挣扎,形影不离,贯穿始终。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另文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