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注通常用来指示学术内容,虽然现在论文里不常使用脚注,但它在表格中的使用还是相当普遍。本文重点介绍脚注的使用规范。
脚注的基本作用是指示,指示读者参考额外信息理解相关内容。例如,句子可能会用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日元、比索或欧元等列出该国的人均收入,然后用脚注说明该货币对美元的兑换率。脚注在表格中的作用也是一样,但是其使用也有特定考量,下面一一介绍。
脚注或批注:脚注于表格,会于特定的单元格连接,包括标识列或行标题的单元格。但一个脚注的内容若适用于整个表格时就该使用批注(通常出现于表格标题后和表格主体前)。例如,一个给出不同疾病的逐年患病率数据的表格可以用批注解释所有数据来自国营医院而非民营医院的记录。该表格中的某个单元格却可以附有脚注,说明此疾病该年的数据来自国营与民营医院的记录。
顺便提醒,表格里的脚注应该出现在表格主体之下,而非含有表格页面的页尾。
标记的选择:常用的脚注标记包括星号(*)、剑号(†)、节符号(§),以及段落符号(¶)。若需要更多的符号,可将上列符号成双列出(**、††、§§、¶¶)。然而,此系统会变得繁琐。包含数值数据的表格可使用上标英文字母;而包含文本块的表格则可使用上标数字。
其次,“*”与“**”通常用来标识意义或概率的高低:“*”等于5%(p < .05)、“**”等于1%(p < .01)。因此,应该避免使用“*”和“**”作为脚注标记。
顺序:脚注标记应该以正常的阅读顺序分配给特定的单元格,即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以一个5列乘5行的表格为例,把第二行最后/右侧的单元格标记为“1”或“a”,而把第四行最先/左侧的单元格标记为“2”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