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选题有几种方式:
1、 导师安排课题。导师的课题中有明确的课题任务,需要学生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这种情况很常见,学生不存在研究方向的迷惑,需要的是思考如何在保质保量完成课题任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虽然任务很具体,甚至方法也基本成熟,但实施起来也不是一帆风顺。这种情况下,导师课题的高度和质量,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关键和重要。起点高的课题,探索性强的问题,是很锻炼研究生个人能力的。
2、 导师安排课题。导师课题中有研究内容,但不是很具体,需要研究生在团队相关积累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科学问题或科学假说。或者根据对新的文献调研,根据学科新进展,产生新的想法,经讨论,对相关研究内容和科学问题进行新的调整。一般申请课题的时候,有常规性内容(探索性弱一些),也有探索性强的内容。
3、 导师安排课题。导师把研究的各个方面都安排得很细致、很具体,学生只需要按照具体步骤和要求进行实施。这种情况也不少,导师(尤其是年轻导师)思维活跃,想法很多,给研究生“节省”了很多独立思考的时间,研究生需要的是跟师兄师姐或实验室的技术员学习具体方法和技术,按照计划进行实验。
4、 研究生自己选题。研究生通过自己(野外或实验)观察,通过阅读文献和独立思考等,有自己的想法,独立提出课题,导师认可。
5、 研究生自己选题。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积累,都会有一些探索性强的问题(课题),有的研究生会主动请缨啃硬骨头。导师发现有闯劲的学生,也会建议学生去试试。
除了这几种,研究生还有其他选题的方式。无论哪一种选题方式,导师对学术问题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都是很关键的。(学生自己选题,是应该鼓励的。敢于选择4和5,也是最理想的。)
科研人都知道,科学问题是科研活动的关键因素。科学问题,直接决定科研的水平和成果的意义。有的研究,结果的可预期性比较强。有的研究,则无法预期,甚至没有多少文献。有的研究,虽有预期但结果不是单一性,学术界有争论。所以,不同起点的研究,其科研成果对学术界的贡献也不同。
做科学研究,一定要清楚自己所研究的科学问题的重要性,明白其理论意义,其(潜在)实际价值,及其对学术领域的新贡献等。这些方面是初入道的研究生经常所忽视的。作为导师有责任对其进行提醒,提高研究生对科学问题的判断能力,提高科研品味。做研究,要选择重要的科学问题,有趣的科学问题,对学术界和社会有影响的科学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学问题。提高对科学的品味,研究生所处的环境、平台和团队水平就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