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早上在邮箱里面无意中看到了2005年4月底,写给我硕导的一封将我说是论文初稿发给导师的邮件。我下载下来看了看硕士论文致谢部分。虽然十五年半了,但读起来仍感觉很亲切、很熟悉,很特别的感觉。十五年过去了,但是自己很多感受都是鲜活的,还是一样的。看来,我始终都是以为自然爱好者,对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对科学充满了热情。这些年一点儿都没有变,如果说变了,只能说变得更加强烈了。现将原文贴到这儿,纪念下当初的自己。
在即将完成我的拙作之时,有种无比兴奋的热流涌上我的心头,兴奋和激动充盈了我的头脑,这也许就是我一直追求的幸福。能将我心血凝结呈现在您的面前,将自己对该研究领域的浅薄理解给大家交流,是我莫大的荣幸。本人深知自然世界的复杂,即使皓首穷经,亦难得对其一知半解。现将自己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和结论写成该硕士论文,深为自己平时不下功夫,天生愚钝,才疏学浅,思考浅显而深感羞愧和内疚。
我的思路、方法、数据、结论存在缺陷和错误在所难免,或许可以说是必然的、一定的,但我努力的去做一个诚实的研究者,尽量减少由于人性的缺点而造成的虚伪地粉饰,尽量客观、直白地阐述我研究的思路、方法、数据、结论——不管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做一个对自己、对未来负责的学者是我的理想和责任,是我撰写该问过程中的原则。“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字比生命更久远,但愿我的微薄努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迪,一丝快意,如果我的研究能对您有所帮助,那是我对我最大的鼓励和宽慰。
正如空间是客观存在一样,时间也是客观的,光阴似箭,白驹过隙,岁月的脚步不会因你我的喜恶而加速亦或停滞。三年的青春伴随着哪些悲伤的和快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当现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成绩让我骄傲,同时,失误和过失让我深感遗憾,这些也许就是年轻的代价,生活还会继续,当面对未来的时候,过去不会成为我的包袱,我依旧将以一颗乐观、积极、主动、热情的态度面对我的未来。
我们国家除了拥有广袤的土地、多样的地貌类型之外,还有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这让我做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和骄傲,更为我是中国的地理人而深感幸运。中国的地理研究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因之而自暴自弃,相反要视之为契机。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相信我们年轻的一带,一定能伴随着共和国的复兴,一起振兴中国地理学。
现在到说感谢的时候了!
感谢我的导师谢志仁教授,为培养学生付出的心血致以崇高的敬意。本文从选题、框架构建、收集资料,到论文的写作始终得到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论文的完成和他的付出密不可分。三年来,导师渊博的知识、对科研事业的执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虚怀若谷的为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终生。
三年前,我对海岸带研究这一领域了解甚少,导师谢志仁多次耳提面命、谆谆教导,让我从最基本的做起,先获取感性认识,收集第一手资料,使我对海岸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论文中每一个问题的探索,都和谢老师进行了多次探讨,在他的启发和指导之下,我形成不少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了扩展我的知识面,谢老师给我引见不少专家和教授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论文的最终定稿,是在谢老师出差中牺牲休息时间作了全面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生活中,给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寒窗苦读中感受到不少温暖。可以说,三年中,我的每一个进步都倾注了谢老师心血。历历往事,犹如昨天,难于一一诉说,在即将结束三年学习生活之际,我向恩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导师一直倡导学术自由、紧紧跟踪国际前沿,一直尽力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在导师的资助下,我于2004年5月15~17日去上海参加了第八届全国海岸河口学术会议,于2004年10月17~21日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04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并在《气候动力学及气候预测》分组中做会议报告。这些学术活动,丰富了我阅历,开阔了我的视野,成为我一生的固有财富。
感谢这么多年来我所遇到的一群好老师,好先生,是在他们的目光中,我慢慢的成长,是他们的宽容包涵了我的过失,是他们的鼓励让我的求学路走得自信而又充满力量,他们是:亓明阳老师、李洪哲老师、孙志坤老师、杜广东老师等等,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深感在年轻的时候能遇到他们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幸运和幸福。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陈中原教授、加拿大学者Olva Slaymaker、法国学者Perrio Bellito,是你们的鼓励,让我在孤寂中得以坚持,绝望中没有放弃。
感谢我的师兄们,他们是王文、蒋卫国、姜鲁光、王轲道、施国全,他们在不仅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给了莫大的支持。
首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赋予我生命,让我独立步入社会,品尝人间之冷暖,不管识快乐的还是悲伤的,都是我人生的财富。感谢他们这么多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和关怀备至的关心。
感谢伟大的自然,不仅给我阳光、空气和水,并且还给予我热情、灵感、美感……
还有一起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就读的杨保、李波、薛东前、张路、汪劲松、崔大树、管驰明、谢红彬、向俊波、范宇、官卫华等,一起学习、生活中使我学到不少东西,与他们的经历和友谊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作者
2005年5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