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iscussion”部分的重点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并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Discussion”的核心内容是论文的“亮点(Highlights)”, 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是作者学术水平和阅历的反映,是论文能否成功地吸引读者、审稿人、主编注意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 撰写“Discussion”时要做到直接、明了、易懂, 以便主编、审稿人和读者了解该研究的贡献所在,为什么值得发表。
我自己在读文献和资料时,看到了英国基尔大学心理学学院James Hartley教授在2008年提出了Discussion结构化写作的五步法,跟大家分享如下。在写作的实践中,这五个步骤是否都放在“Discussion”部分,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偏好,但总体而言,这些内容常见于论文的“Discussion”、“Implications”、“Conclusion and Future works”部分。以下是Discussion结构化写作的五步法:
l Step 1:重述结论和成果。
l Step 2:对比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否一致,支持现有研究的结果还是有所进步(结合文献)
l Step 3:列出该研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l Step 4:提出局限性可能的解决方案。
l Step 5:对于此试验(研究)进行条件变更,提出新的问题,并建议进一步研究。
此外,跟大家分享某出版集团的一本SSCI期刊,关于量化研究类SSCI论文Discussion部分的同行评审审稿标准: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any empirical findings and previous work discussed? Does the paper present a robust and coherent argument?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paper engage critically with the literature and findings? Are theoretical concepts articulated well and used appropriately? Do the conclusions adequately tie together the other elements of the paper?
(大致的翻译:是否讨论了任何实证发现与以前的工作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是否提出了一个有力和连贯的论点?论文在多大程度上与文献和发现进行了批判性的交流?理论概念是否能很好地表达和恰当地使用?结论是否充分地将论文的其他要素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