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大高校的博士毕业要求一般都是发表若干篇若干区的SCI(后者也被称作小论文),因此才有了小论文如何拼成一篇大论文的烦恼。 很多同学发了N篇小论文,本以为胜券在握,等到找好工作了过完年开始写大论文的时候才傻了眼,发现
把小论文复制粘贴好像达不到要求。因为大论文本身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是一个论文,而不是论文集,因此所有的部分都得围绕一个主题来,假如只是几个毫不相干的小论文强行粘进去凑齐了页数,那到了审稿人手里自然觉得这是强行拼凑出来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自然就会有被毙掉的风险。
其实这一点在国外的博士论文一直是硬性要求,很多博士毕业的时候会列一个清单在大论文末尾,一个是跟论文相关的SCI发表(写入大论文的内容),一个是跟论文无关的SCI发表(无法写入大论文的内容),有的同学后者甚至比前者多很多,可见其是有多DISS自己的主课题。。。
下面就讲一下大论文和小论文的差别,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写作,将后者整合成前者。
大论文一般包括前言,文献综述,研究成果,结论与展望四个大部分。其中文献综述和研究成果是可以涵盖发表的小论文的。而小论文除了综述外,一般涵盖的是一个比较具体的点,而大论文则是围绕一个大一点的主题来论述,其中小论文涵盖的具体点可以作为大论文论据的一部分。
举个栗子,假如小明的大论文是发明茴香豆的茴字的写法,他博士期间围绕茴的四种写法均发表了一个小论文,那么这四个小论文就可以作为大论文的一部分写进研究成果里,再加一篇综述概括近期茴香豆的茴字相关的研究,加上前言来讲述自己为啥要研究茴的写法,和结尾部分总结四个小论文的发现并展望一下未来,就是大论文了。
因此,大论文可以被认为是若干个围绕同一主题/研究方向的小论文的总集,并要在小论文的基础上升华/总结出一个大论文的结论。
其实设计大论文严格来说是应该从博一就开始了。在博士期间做课题,既要考虑其能发多好的杂志,也要考虑其内在联系,尽量让自己的博士研究沿一条主线/围绕一个主要的大方向进行,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下一篇文章做的跟上一篇风马牛不相及。
大论文的要求从另一个层面看是想让博士生保证自己的研究在一个方向上由浅入深,发掘更多的东西,而不是在浅层平行挖几个不太有意义的小洞(水了好几篇水刊);同时,让自己研究的课题保持在一定大方向上也有利于自己前面一个文章工作积累的东西可以用于下一个课题,避免每次都当萌新绕弯路。
假如博士期间的课题绝大部分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的,那么写成大论文其实是顺理成章的。假如博士期间并没有这样安排,到了毕业才发现小论文组不成大论文,那就得看自己的书写技巧了。
首先得看一下自己发表的文章,有没有2篇左右的是围绕同一个大方向或者方向类似。一般来说一个课题组的大方向都是一致的,因此能找到至少大方向一致的文章应该不难(比如课题组是做癌症的,总不至于学生发表的文章只有一篇是癌症相关的吧,也太离谱了,老板也不会同意做啊)。找到这样2篇左右的相关的文章,就想办法把它们组进大论文。这里重要的是概括能力,比如两篇都是研究肝癌不同的信号通路,那么大论文主题就可以是肝癌机制研究,以此类推。总之一个关键点就是,通过写作把各个小论文都概括到一个大框架下面,这样自然就可以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大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