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医学类SCI论文中,与Introduction, Results,Discussion部分相比的话,材料方法环节是相对最好写的一部分。通常都会建议SCI论文先完成Materials and Methods和Results,再写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因为前面两部分相对容易。
这里要讲一下题外话,在开始写SCI之前,强烈建议先把文章的课题思路整体梳理一下,把其中的逻辑关系理清楚。一般一个课题从设计到执行的过程是这样的:
在设计阶段,先提出假设,再根据假设提出为了证明假设所需要达到的实验目的,随后分别根据每个实验目的设计相关实验。课题的执行就是根据设计来进行相关的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因此在写作前,可以把课题的假设、实验目的、每个目的相对应的实验方法/材料,以及实验得到的结果整理出来。在写作的时候,“假设”部分其实是你的Conclusion(论题),“目的”部分是你的论点(一般论点可以作为Results部分的小标题),而实验结果则是论据。
在整理好了假设-目的-方法-结果的层级关系以后,就可以把得到的结果划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对应一个实验目的/论点,这样文章的整体思路和结构就很清晰了。
一般来说实验方法也可以像实验结果一样划分模块,这样方便读者在阅读相关实验结果的时候比较容易找到相关方法。不过有的时候会涉及到不同的实验目的都用了同一个实验方法(比如在目的1,2,3可能都用了免疫组化染色),因此只要大体上按照各实验方法相关结果在文章里出现的顺序排列即可。
生物医学类SCI的实验材料与方法通常包括两类内容:
这部分能够反应出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因此描述一定要细致,评委审稿时会仔细查看。如果写得模棱两可或者存有歧义的话,评委会认为你的实验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因此所得出的结果自然就毫无意义,引申到论文本身也就毫无价值,导致直接拒稿。
笔者在审稿的时候发现不少同学的材料与方法部分都存在描述不够细致的问题,甚至见过把后面的检测实验方法写得无比详细、本应详细说明的细胞实验方法却提都没提的情况(当然像笔者这样NICE的人自然是提意见要求修改了,但是碰到狠心人也许你就无了)。
在这里强调:细胞实验请不要只写你怎么养细胞的,请务必把后续加了哪些刺激/造了什么模型/哪天收的样本/用啥收的/用来做哪些检测写清楚。至于动物实验部分倒是没见过哪个小可爱忘记写的,但是请务必记得如果动物模型是原创的,那么请把相关步骤详详细细写清楚;如果是按照已经发表的protocol做的,请务必引用相关文献。
至于检测手段的方法部分,一般是自己做实验的protocol的精炼版。如果手上的是英文protocol就很简单了;如果是中文的也不要慌,可以去已发表的文献里找相关实验方法,把其中的步骤跟自己的步骤对应起来。这里要尽量精炼,不然会占太大篇幅,很容易就超过了杂志社的字数限制。
拿做免疫组化举个栗子,全世界做免疫组化的方法都差不多,一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抗体孵育条件和抗原修复方法这两点。因此笔者一般会简化其他步骤,写成这样:
切片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入水后,用XXXX方法进行抗原修复,随后一抗孵育(把抗体浓度和温度/时间写清楚);PBS洗三遍后,二抗孵育(同一抗写法),PBS洗三遍,显色(写明是用DAB还是用其他的显色剂),苏木素复染,脱水,封片。除了抗体条件跟抗原修复方法外,其余的都可以精炼简化。
最后提一下实验材料。这里要看杂志的具体要求,如果要求把使用的东西单独列出来,那么就在Materials and Methods这个章节的开头用一段话把用到的实验材料和公司(有的杂志可能还要求货号)列出来。
对于生物医学类杂志来说,材料部分一般就是列一些试剂和大型仪器的信息(比如PCR仪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等这些大型仪器,像天平之类的小型仪器就不用写了)。如果没有特殊要求,那么要在写方法的时候,把相关试剂/仪器的信息在括号中标明。比如写用iNOS一抗的时候,就可以写成iNOS(Abcam, Cat.No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