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题申请书的研究计划部分,我们需要从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基础与资料准备、预期成果及去向、经费预算等五个方面更新认识。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课题申请书中的比重还是很大的,是依托研究内容而展开的,在很多评审专家眼中,其比研究内容更为重要。从写作层面来看,我们可以根据是否有量化/质化方法,将这一部分分为两种情况写作。
一种情况是有专业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要分开写。在写作形式上,研究思路部分可总结为一段话,字数为200~300字,这段话具体可包括3句,其逻辑思路为围绕1个研究主题,纵向上包括几个研究步骤,横向上展开几个研究维度。申请人要通过这短短的三句话,让评审专家迅速地捕捉到自己要研究什么,准备怎样去展开研究。研究思路写完后,就要交代研究方法,在这部分共需要写3条内容(方法),针对每个研究问题写1条,每条150字,需使用方法名称作为小标题,每条内容写如何使用该方法解决某个细分问题,这是该部分写作的核心。另外,在有研究方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作图来清晰明了地展示本部分思路逻辑,将研究框架、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置于其中,特别是在一些社科特征非常明显的学科中,作图是一个加分项。在此注意需要使用专业作图软件进行绘制,因为图片如果不使用专业作图软件,只是在Word中简要绘制,很可能会在上传至申请系统中时出现变形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没有专业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合并写,我们可将其概括为“藏拙”,将自己的缺陷隐藏起来。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列出了这种情况,但并不代表在课题申请书的这部分内容中,申请人可以不使用方法。因为其只在个别的学科中被允许,例如文学、艺术之类。这种情况的写作形式为,共写三条,每条200字,使用小标题,句式为“使用……方法解决……细分问题”,每条内容解释如何使用这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在没有专业方法的情况下,“硬”写使用XX方法解决对应问题是一个难点,但这同时也体现了不论是什么情况,我们原本都应该有研究方法。可能这类学科的作者无法掌握扎根理论、民族志等专业研究方法,但至少可以写文本分析法、调查法、比较法等这类比较简单的方法。在此需要强调一点,文献法、史料考证、逻辑推理都不能算是专业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就要采用研究思路与方法合并的写作形式。
二、计划进度
计划进度顾名思义就是要写课题在固定的研究周期内,每个阶段分别要做什么工作,一直写到结项,尽可能地详细列出。在此环节申请人可根据自己计划的详尽程度直接做表格。计划进度表格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时间节点为主,相对简易的表格(见图1),此表格各研究阶段时间划分合理,清晰明了;另一种表格形式对于研究内容的呈现更加具体可行,还列出了各阶段工作内容对应的预期完成目标(见图2)。这两种形式都可应用于课题申请书,申请人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课题内容择一呈现。
图1 计划进度表格形式1
图2 计划进度表格形式2
三、前期基础与资料准备
前期基础在整个课题申请书中虽不占据主要地位,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是申请书的一大硬伤,甚至会让评审专家质疑申请人的学术能力,产生偏见。这部分的写作内容可分为6条,其中前3条内容在大部分课题申请书都会涉及。
第1条要写申请人学习经历、研究经历、理论/方法掌握情况、前期成果。学习经历部分最好从最高学历开始写,研究经历部分的写作需要与申请人申请的课题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前期成果部分展示的论文/课题/报告等不要超过10条,要写有代表性的内容。第2条主要写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资质结构性分析(此内容可展示团队实力)、时间保障、前期成果等。这两条构成了课题申请书的前期基础。从第3条开始就是资料准备环节的内容了,其中第3条主要写文献准备、调查准备、学校优势、软硬件支持、资金配套支持。第4条可以写学术观点及社会影响,其中学术观点需要是申请人个人有代表性的,可以是之前的,但要与课题相关,同样,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应与课题相关。第5条需要写与前期项目、博士论文等的关系,是没有关系还是继承性创新。最后一条就是参考文献的展示了,其条数最好不超过15条,但也不能少于10条。
四、预期成果及去向
预期成果包括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中期成果主要呈现为论文的数量和标题以及对想要发表到何种级别期刊上的说明,最终成果也是要说明论文的数量、标题,或者是课题最后结项为研究报告、论文集及其他形式成果。
预计成果去向则可以从论文公开发表,围绕课题内容组织、参加高级别座谈会或学术交流,根据课题内容形成研究报告或政策建议提交政策决策部门等方面下笔。在此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维度,即效益评估。这一维度的有无主要取决于课题是偏向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如果偏向于应用层面,就可以展开效益评估,最好是写经济效益。
五、经费预算
在经费申请环节建议申请人最好按规定额度申请,因为我们的课题申请书除了在选题方面要证明自身的特殊性,还要在其他方面证明自身是一个正常的课题,不要人为制造很多异常问题。同时在此环节不建议自筹经费,因为自筹经费会多一个申请步骤,从而审核人也要多办理一个审核手续,于人于己都是多添的麻烦。各阶段使用的经费最好按合理比例分配,比如图书资料费<5%、数据采集费<5%、设备费<5%、会议/差旅/合作交流费>30%、专家咨询费>30%、劳务费<10%、印刷出版宣传<5%,间接经费则可根据具体学校规定设置金额。具体各年度使用的经费可根据计划进度中每年的工作量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