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誉排行网 论文信誉排行网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官方首页
 投稿指南
 写作指导
 职称评审
 文献检索
 期刊科普知识
 非法期刊
 学术不端
期刊分类解释 期刊刊号的解释 医学期刊分类表 核心期刊 期刊查询 (2014-2015)CSSCI来源期刊目录 2008医学核心期刊 政策法规
CSSCI CSCD SSCI 《工程索引》(EI) SCI(科学引文索引)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2014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论文信誉排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写作指导 > 浏览正文
课题申请书“研究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思路”部分写作指南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时间:2024年06月24

Tags:论文信誉排行网
 本节将结合具体案例和我自己的评审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简单说明课题基金申请书“研究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的部分写作技巧。

一、“研究假设”部分写作技巧

1、一个“研究假设”案例

实证研究里经常涉及“研究假设”,有些课题申报书里面也会要求申请人明确提出“研究假设”,但有很多学者写不好这一部分,经常被评审专家指出来存在问题。“研究假设”应该是我们对于研究结果的一种预期,所以我们在表述时要科学、明确,并且要确保该假设能够被证明。

先来看一个例子,以下截取自某份申报书的“研究假设”部分。该申请人主要研究师范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累积效应研究。

“科班出身”还是“半路出家”:师范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累积效应研究

(2)教师专业发展积累效应理论假设

假设1:“科班出身”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相对于“半路出家”教师具有显著性优势。

假设2:“科班出身”教师相对于“半路出家”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势,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持续增加。

......

(4)教师专业发展累积效应调节机制

假设6:城区学校拥有更好的教师职后发展资源,因而会缩小“科班出身”教师与“半路出家”教师间的专业发展差异。

假设7:办学水平较高学校聚集更多教师发展资源,因而会缩小“科班出身”教师与“半路出家”教师间的专业发展差异。

假设8:私立学校更加突显教师职后发展竞争性,因而会缩小“科班出身”教师与“半路出家”教师间的专业发展差异。

2、写作技巧

(一)观点要明确

一起来看上述假设。假设1:“科班出身”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相对于“半路出家”的教师具有显著性的优势。这就是说,我们目前的教师群体里面有一部分人属于“科班出身”,比如师范专业毕业后成为老师,还有一部分人并非师范专业,他们考取了教师资格成为老师,即“半路出家”。那现在该作者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科班出身”老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要比“半路出家”的老师更具有显著优势。这就是一个我们一看便知的、比较明确的假设,这个假设是要在未来通过数据来验证的,不能够被验证的假设都是不合理、不合格的。从该假设来看,申请人的结论、他的观点是很明确的。

(二)切忌“大而全”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申请者提出的“研究假设”是非常“大而全”的。比如说我现在提出一个假设: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大家觉得这种假设有意义吗?“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你提出的一个假设,那么这个假设有什么用呢?没有用的,因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不需要去假设。大家要注意这类“绝对对”和“绝对错”的观点,都不应成为假设,这都不是合理的假设。

你要的假设要能被证明出来,你要证明家庭的“什么”对一个人具有重要影响,比如父亲养育孩子与母亲养育孩子的不同,那样才会有意义。我的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博士论文,就研究的是“家长参与”与“课外补习”对于学生的成绩来说哪个更重要。该研究可能就是有意义的,教育孩子,要么我自己“上场”去辅导他,要么我不辅导他,把他送到外面的培训机构。那这种两种情况下对于提升学生成绩来说,哪一个更重要?这个研究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去验证的。

(三)要科学可证

再回过头来一起看上述例子的第二个假设,作者认为“科班出身”的教师相当于“半路出家”的教师,专业发展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加。这是一个明确、科学的假设,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班出身”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那么该作者还提出了许多别的假设,如“教师专业发展累积效应调节机制”中,他提出城区学校拥有更好的教师职后发展资源,因而会缩小“科班出身”的教师与“半路出家”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办学水平比较高的学校确实会压缩“科班出身”的老师与“半路出家”老师的那个专业发展差异。

结合上述具体例子,希望大家理解在提“研究假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你所提的这个假设它科不科学、合不合理。

二、“研究内容”“研究思路”部分写作技巧

1、清晰划分“子问题”

我在评审课题申报书的时候发现,有一些申报书的研究内容不够聚焦,几个具体问题间比较零散,逻辑性不强,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般来说,进行课题研究首先,要能够体现出一个核心问题,然后需要将这个核心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这几个“子问题”间的逻辑性应是非常强的,它们都要围绕着课题的核心问题展开。而有一些作者写着写着就忘了自己本来要研究什么,所写出的内容偏离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进行研究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你要研究的内容(即“子问题”)虽然很多,但在这种情况下,你也要确保这些研究内容都能聚焦你的核心问题,然后再来理顺这几个“子问题”间的逻辑关系。这些“子问题”,最终也要在我们的研究思路图里面展现出来,如果它们之间的逻辑性不强的话,专家是一看就能看出来的。

2、用“技术路线图”呈现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的思路图也可以叫作“技术路线图”或者“思维导图”。建议大家都以这种图形化的方式来呈现研究思路,现在教育学领域里的很多学者都会采用“技术路线图”的方式,在图中将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

图1向大家展示一篇我曾经评审过的课题申报书中的“技术路线”部分,该作者研究的是学科组织化程度与学科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

图1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案例1

作者的技术路线就是“本课题遵循‘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框架构建—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案例研究—政策建议’的基本步骤”。那么从该作者的技术路线图中,可以看到:“研究内容”一行,显示他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研究方法”一行中标注了具体的研究方法,每一个研究方法应该用于研究什么内容,都是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的;“研究步骤”一行,也清楚写出了在每个研究内容里面我们应该怎样研究。所以你看,如果有这么一张技术路线图的话,就能够让专家评审一目了然,知道该课题要研究什么,作者又在申请书中论证了什么,整个过程都很清楚。

图2是我曾经评审的另一篇课题申报书中的“技术路线”部分。该作者研究的是高校学生学习力动态与提升。

图2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案例2

技术路线图中清晰呈现了他的研究内容、研究流程、研究方法。“高校学生学习力动态变化的理论分析”这一部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深度访谈。此外,作者还描述了大致的研究流程。“高校学生学习力动态模型建构”一行也清晰介绍了它的具体流程,以及打算用什么研究方法,“高校学生学习力动态模型的评估机制研究”以及最后的“高校学生学习力提升的促进机制研究”也是如此。

结合以上两个案例,大家可以看到,这两位作者的“技术路线图”里面基本都涉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步骤,然后三者之间也都是能够互相对应起来的,一步一步互相嵌套,整个逻辑十分清楚。

注:本文根据薛老师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薛海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教育管理、教育政策、校外教育、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出版专著4部,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教育研究》6篇,CSSCI期刊论文近100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文3篇,《新华文摘》转摘论文2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论文20篇。参与教育部“双减”政策制定研讨,在教育部官网发表“双减”政策专家解读意见2篇。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校外培训监管司委托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教育部项目8项。


免责申明: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客服EMAIL:lunwenpaih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