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誉排行网 论文信誉排行网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官方首页
 投稿指南
 写作指导
 职称评审
 文献检索
 期刊科普知识
 非法期刊
 学术不端
期刊分类解释 期刊刊号的解释 医学期刊分类表 核心期刊 期刊查询 (2014-2015)CSSCI来源期刊目录 2008医学核心期刊 政策法规
CSSCI CSCD SSCI 《工程索引》(EI) SCI(科学引文索引)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2014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论文信誉排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写作指导 > 浏览正文
大学教师从事教育写作:写什么,怎么写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时间:2024年08月15

Tags:论文信誉排行网
 常有大学教师联系我,让我帮忙看看他们的稿子能否在《文汇报》之类的报刊刊登。也有的教师问我在报刊发文的奥秘。本文择其精要,简单说说。

(一)

让我们来做一个假想的“思想实验”:大学校园的对面,有一个科创园区,里面有产学结合的“孵化器”。你像《解放日报》记者那样写一篇关于“孵化器”的报道。这不是不行,但问题是,你从什么角度去写呢?是写“孵化器”创建时剪彩的仪式、“孵化器”建成后里面是干什么的,然后论述“孵化器”对于大学科创的意义?你写得过记者吗?

这个选题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选题。如果能写好,甚至能发《解放日报》。但是,大学教师如果要写好这个题目,最好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比如在现场工作一段时间,和那儿的不同的人交流,还要去别的“孵化器”去调研。但大学教师可能没这个时间,也缺乏写这类报道的“笔力”。

再比如,《解放日报》今天的头版头条报道了东华大学一位辅导员的育人事迹。《中国科学报》今天第四版刊登了关于大学教师陷入时间困局的非虚构报道。这些都是很好的话题,但往往是记者自己的“领域”,一般的大学教师很难写出这样的文章。即使写了,也很难发在《解放日报》《中国科学报》这样的报刊。

那么,究竟可以写什么呢?

大学教师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一般分为经历介绍型、经验分享型、教育评论、教育述评。

经历介绍型文章主要是以第一人称,讲自己读研、出国留学、回国任教、申请科研基金、做科研、指导研究生、出国进修、晋升职称的种种经历。它的第一个变体,是以第三人称介绍自己的经历。第二个变体,是以第三人称介绍别人的经历。第三个变体,是像记者那样,写涉及几个人经历的非虚构报道。

经验分享型文章可以讲自己读研、做科研、指导研究生、申请科研基金、时间管理的经验。当然,正如经历介绍型文章可以在结尾部分提炼出一些经验,经验分享型文章也可以加入一些故事或例子,增加文章的可读性。除了介绍自己的经验,经验分享型文章也可以通过采访或者转述,分享别人的经验。

教育评论一般是时评,就是根据最近教育界出现的一个事儿(比如导师在网上“吐槽”自己研究生的博士论文送盲审遭遇“差评”)发表评论。这样值得评论的话题有很多,比如:一些大学校园向公众开放后,仿佛成了公园,那大学是否应该开放。

教育述评比教育述评还要“高级”,它类似于“深度报道”。教育界存在着很多现象和问题,比如研究生导学矛盾、大学青年教师的生存窘境、专硕学硕培养同质化等等。教育述评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作时,可以有故事的片段,有综述别人的观点、文献中的数据,但最重要的,是条分缕析,把现象和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二)

同样是写文章,为什么有的人写的文章能发表,有的人写的文章发不出?动脑子很重要。举个例子:一所大学邀请全国中学校长参加数学教育研讨会,不会写的教师如果充当记者,会报道开会的流程、出席的人员、几个分会场的主题、会议的意义;而会写的记者,不去报道“场面上的事情”,而是抓住在会场上听来的“观点激辩”,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把不同教育工作者发言片段编织成一篇教育述评。

文章能否发出,还在于写的内容是否具有通用性。如果只是报道本单位“场面上的事情”,对读者是不具有通用性的。好的文章,对读者要有参考借鉴价值。

要提高这种鉴赏能力,还需要多看一些最基本的新闻学教材。这些书告诉读者,什么样的东西是有价值的。虽然你写的文章未必是传统的新闻,但是新闻价值还是得了解的。

就新闻述评而言,要体会到写这个东西和写博文的区别。博文往往写得比较快,直抒胸臆型的,思考还不够,而且是平面型的。但是教育述评是立体的,思维有一定的维度,需要条分缕析。

有一定的维度,就是说你能不能把一篇教育述评分为三个小标题,从三个侧面来说事儿。当然,短的文章不用小标题,但是,褶皱感还是要出来的。

为了写好教育述评,需要有一线的积累,比如带研究生。需要多看多读,读一些教育类的报纸,看看记者在报道什么、其他作者在讨论什么。但是不要过度地模仿别人,也不要过度地参考别人,因为别人的观点可能会影响到你,你接受了别人的观点,就有可能在文章中人云亦云。

我在写稿时,一般会有“大数据”,知道别人在写这个话题,但不会模仿别人。我会从自己的角度写文章,不要受别人文章的影响。当然,也不排除有专门写深度报道的记者把每一篇相关的文章都看仔细,有些写评论的人,也会在研读别人评论的基础上,找一个“空挡”去写。

要想写出好的教育述评,不要只是闭门造车。除了要去实践,还要采访他人。我写不下去了,会把稿件发给妻子,让她帮忙看一下、出出点子。当然,和编辑互动,也会得到提高。

灵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出门在外会有灵感,我就用手机给自己发微信语音,把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也会用手机打字记录下来。写博文写多了,可以把一些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以后再重新整理。

文章不能平,要抽象和形象相结合。要有例子,不能只是空洞地说教。但也不能通篇讲故事。

要有质量意识,考虑到发表后的效果。不熟悉的话题不能写。自己不在状态的时候不能写。不要把不好的东西也投出去。

(三)

最后,再强调一下博文和报刊文章的区别。

博文一般写得比较随意。就单篇博文而言,有的时候能达到不用修改,也可以发在报刊的程度。但问题是,类似的博文写多了,不可能每篇文章都能发表。这是个问题——阶段性地出现这个、那个博文,看起来还不错,也会有人看;但如果总写类似的,在报刊发不了。

在报刊发表的,往往是你最想写的、写得最好的、最有保留价值的。不能“碎碎念”,不能随意,也不能炒冷饭,而是要把最“精华”的文章投给编辑,让总编辑看到你的文章后拍案叫绝,以后再请你写稿。

报刊文章难写吗?这不一定。有时候灵感来了,一会儿就写好,而且自己读起来觉得还不错。但也有的时候很难写。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话题不熟悉的不写,没有灵感的时候不写。

有的时候,话题是熟悉的,灵感也是有的,但写了以后,总觉得写得还不够好,还没有达到在报刊发表的水准。于是,我就把文章放在一边,往往过了几天,听到什么音乐,或者看到微信推文中的一句话、一个单词,或者听到周围人说了一个成语,我会重新找到灵感。


免责申明: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客服EMAIL:lunwenpaih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