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我所在的这所全国211高校以来,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已经有不少年。经历了本科教学评估的考验,我所在的学校和学院在教学管理上越来越正规化。我们学院的毕业设计考核全校排名也数一数二。学校和学院在每次毕业设计之前、其中和之后都做足了功夫,最好的体现就是毕业论文规范、毕业成果形式(图纸)完备。但是,每次在指导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过程中,都感到有些束缚,这种感觉不只是我个人有,而是不少老师都有。但是毕竟为了学校和学院的荣誉出发,这种感觉也只好服从于大局了。
今年,因为出国研修,我没有指导毕业设计。但是我却亲身体验了国外大学的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再回过头来看我们(学院)的毕业设计,不只是可笑,而是可悲了。我为我们学院那些毕业设计的条条框框对学生和教师的束缚而感到可悲。那么,可笑的是哪些规定,可悲的是什么东西,我在下面就要举例说明。
首先来看看我出国研修这所大学(世界排名前200内)的机械方面的毕业设计。
(1)毕业设计经历时间。一个学年。因此毕业设计也称为Part IV project。
(2)形式。由两个学生组成一个group,针对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这个研究不是理论研究,也不是画出设计图纸就行,而是最终要有实物和实验。
(3)答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演讲。每个组的答辩时间为半个小时,每个学生讲10分钟,最后两个学生一起回答问题。演讲是在大教室进行,任何人都可以旁听和提问。另一部分是成果展示。在另外的一天,实验室对外开放,学生将自己做的东西对外展示。任何人都可以去参观和讨论。那个场面很热闹,就像国内的某个车展一样。
评论:这个毕业设计过程是很累的,但是真的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看到学生在侃侃而谈最后的成果,有时你感觉不出他们是学生,感觉他们就是研究人员,在做前沿的研究。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学院机械方面的毕业设计吧。
(1)毕业设计时间。一个学期。这个没有办法,多数学校都是这样。
(2)形式。多数是每个人一个题目,如果是多个人一组,一定要区分开不同人的工作(目的是防止互相抄袭)。至于题目,有的是实际课题,有的是自拟。但是由于经费限制,自拟题目基本就是纸上谈兵。
(3)毕业设计要求1(成果形式)。机械设计类的一定至少三张平面图纸(三维的不算数)。还要有一张用手画的机械图。(很奇怪是不是?都21世纪了,在国外大学见不到的制图板,我们这里还要用到。为什么要手画图呢,上面的解释是:1.看你机械制图课学得怎么样;2.体现你的工作量,防止学生Copy。毕竟手绘图如果Copy的话要费点时间)
(4)毕业设计要求 2 (学生和教师管理)。每天的上午,学生要去专用教室,而且要点名。目的是防止学生不工作,督促学生(但是如果有学生要是在实验室工作的话,反而要请假)。教师每周要到专用教室指导学生一次,每周要填写检查记录。(目的:防止教师不积极指导学生)
(5)答辩方式。我们学院的答辩都是非公开的(秘密)进行的。每个教室除了答辩老师,其他任何人(除了督导)不允许旁听。所以,每次答辩之前,学生只能通过口传的方式了解具体的答辩过程。
(6)答辩过程。首先由学生讲述课题10分钟。然后通过抽取方式,回答三个以前学过课程的问题。(很奇怪吧?答辩变成了课程答辩)。然后,老师开始检查学生的图纸。教室前面摆了至少三张贴满图纸的图板。教师看你的设计有什么问题,还有一个制图课教师专门检查图纸规范问题。(这时答辩变成了机械课程设计和制图课的答辩)。在经过老师的轮番盘问后,答辩结束。
这就是我们学院的毕业设计答辩。由于这样的严格管理,近几年,我们学院的毕业设计考核,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每次指导毕业设计及答辩完成后,每个教师都很累。但是大家感觉很“值”,上面检查排名靠前,不会影响津贴;如果过几年,教育部再进行本科评估,我们现在的各种文档(毕业论文及图纸)齐全而规范,不用再像上次评估那样重新把不规范的学生论文再重新整理了。我们学校的管理人员有政绩,教师有业绩,大家都很高兴。
那么有人说了,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有什么可悲的吗?这确实是可悲的事情,只是你要换一个角度去看,换做学生的角度去看。
在这样一种严格管理的制度下,我们的大学到底给了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和培养。
(1)独立自主性的丧失。每天的教室点名,一种适合未成年的管理方式,只能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而非培养他们自己主动管理时间的能力。同时,将毕业设计学生每天固定于一个教室,在限制他们在寝室睡懒觉打游戏的同时,也限制了那些勤奋学生去图书馆查资料、去实验室做实验的时间。
(2)创新性的丧失。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千差万别,从一个完整的项目角度考虑,不一定能用图纸量来真正衡量其中的工作。但是,为了满足这个图纸量的要求,教师和学生被迫去做复杂的机械设计,而不能从事一些类似机电控制的题目。因为控制类的题目,是无法拿出具体的图纸的(而我研修的这所大学的机电类设计题目有很多和控制有关,甚至就是一个倒立摆的控制;如果拿我们学校的图纸工作量还衡量,肯定通不过)。另外,手画图纸,在增加了学生的体力劳动后,没有给学生带来任何的长远意义(我相信现在的工厂和公司99%都用计算机绘图)。
(3)实践能力的缺失。我们有的毕业设计学生,做了很多实验,参与了许多实验室工作;但是毕业答辩时,或者由于图纸量的问题,或者由于论文规范问题,却给了很低的分数。这样一种量化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势必打击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
总结:
(1)国外的毕业设计答辩,水平相当于我们的硕士;我们的毕业答辩更像课程答辩。
(2)国外的毕业设计是做实际的课题,我们的毕业设计许多是纸上谈兵。
(3)国外的毕业设计提倡主动性、创新性、合作性;我们的毕业设计的一些规定正好压制了这些。
(4)国外的毕业设计,学生是最终的受益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经验;我们的毕业设计答辩,老师是微薄的指导费用的受益者,领导则是政绩方面最大的受益者。
那么,为什么我们学校和学院会有这么多看似正规、实际却很奇怪的规定和方式呢。细就一下,可能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点:(1)外部和上级的压力(评估,评比),具体不说了,敏感话题;(2)传统管理方式和思想的延续。(把大学当成牧场,把学生当成绵羊,教师是牧羊犬,各级管理部门是牧羊人。不一定恰当的比喻)(3)我们的大学的口号是学生为本,教师为本。但是实行起来,却是管理者看政绩,要求教师拿业绩,学生好坏只看成绩。